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一个“真的”假新闻再次提醒我们重大新闻报道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2-0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新华社在官微发布消息称,“从‘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了解到,目前还未找到第二部黑匣子,救援现场正在抓紧搜寻,

  当看到这条新闻之时,相信大部分新闻人并没有幸灾乐祸的想法,起码我是有如坐针毡之感,总是想到,如果我们遇到这种问题该如何面对。

  一面是可预知的流量,一面是前方记者言之凿凿“经过确认”,显然,多方因素触动下,抢发新闻的心理占了上风,这是所有媒体都会遇到或者面临的现实拷问。

  同时,《中国民航报》在发布消息的体裁上,明显能够看出是经过策划的,其形式与之前新华社、中国新闻网发布的“刚刚体”和“标题式”新闻如出一辙,试图建立新型的“读者与编辑”关系,在这方面,我们确无异议。

  但是,《广电视界》曾在之前刊发的《中新网“标题式”新闻阅读量50万+,成为网友的欢乐场》一文中谈到,虽然这类新闻实现了互联网基因下的传播再造,但不可常用,只有在重大突发性新闻时使用才是最佳效用。

  《中国民航报》试图做新闻创新之举,是值得鼓励的。但是,我们的记者编辑却忘记了重大新闻报道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记得十余年前,笔者曾有幸和人民日报原副总编梁衡、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原高钢教授以及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高晓虹教授等很多专家学者举办一场高水平的论坛,期间曾有一位老先生在讨论时问我一个问题,“小王,你知道重大新闻报道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当我试图组织语言进行宏观解读之时,老先生说了一句话“宁停一分,不抢一秒;宁做事后深度解读,不抢发没经过证实的新闻”。

  其实,这个“真的”假新闻并不难证实,无非是多打几个电话的问题,但是,就是因为失去了新闻源核实的基本操作,才诞生了这个完全可以避免的假新闻。

  还是那句话,一切都以赚取流量为前提的新闻,就会让新闻失去了原有的价值。无论是哪种新闻体裁,都需要专业媒体的记者编辑,有着极高的新闻素养和专业素质,特别是需要有极强的素养,这才是诞生爆款新闻的重要前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