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综合体育  体育明星

"德西效应"回答你:为什么你给孩子的奖励,越来越不管用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2-1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不知是从何时起,在教育界流行起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叫做物质奖励法,就是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自己不妨施加一些外在的物质给孩子,也许这些物质可以是助推孩子前进的莫大动力,但其实物质奖励也是要讲究一个度的,过分的外在奖励不仅不能达到一个推动作用,反而还会因为物质的积累是孩子丧失原本的动力,也会泯灭其最先的初心。

就像我认识的一个家长,家庭条件挺不错的,面对孩子学习不主动积极这个状况,采用的就是物质奖励的方法,告诉孩子只要完成任务就给孩子买他想要的东西,一开始确实效果很好,家长还很得意的宣扬她这个方法。但是渐渐的,事情有些偏离轨道而且不受控制了,因为孩子的欲望越来越大,家长就想摆脱这个物质奖励的方法,但是发现已经晚了,因为即使奖励仍在,孩子的积极性却慢慢的在减退,不说给他奖励,他就不去主动地学习。

所以也有很多家长经常抱怨说,为什么自己给孩子提供了这么多的外在奖励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孩子不仅没有因为奖励而产生动力,反而还出现了动力削弱的情况呢?

其实这是"德西效应"在作祟。

一:什么是"德西效应"?

1971年,心理学家德西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

他给两组孩子分配了题目,给其中一组孩子施以奖励,给他们说如果完成题目就会获得一美元奖励,而另一组孩子没有奖励。

可是后来进行了多次试验,他发现,在同样的题目下,得到奖励的孩子做题速度更快,但是在空闲时间时,得到奖励的孩子不会想着继续做题。而另一组孩子虽然没有得到奖励但是他们在空闲时间也没有放弃学习,有很强的的自律性和内驱力。

从这个实验,德西教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外部动力使用不当时,会影响主体的本能和内驱力,影响他们从内心对事物获得快感,这就是著名的德西效应。

简单来解释就是,我们如果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能够获得一些报酬或者利益,我们再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和我们原本只想去做的这件事的欲望和冲动就不一样了,我们就会变得比较没有原始动力,只会专注于报酬和利益问题,一味的奖励会导致我们只把奖励当作目的,导致学习目标的转移。

这就是德西效应,孩子本来是通过学习来对自己进行提升或者本身对问题答案很感兴趣,但是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做出了干预说如果孩子完成任务就会获得什么样的奖励,那么孩子的着眼点就变成了奖励,孩子的注意力就全部放在了奖励上面,从而忘记了自己学习的最初目标,当奖励发生变化或者自己对奖励已经不需要的时候,孩子也就会放弃学习了。

二:总是利用奖励机制对孩子有什么不良影响?

1.孩子忘记最初目的

其实在孩子做某件事之前都是目标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为达成目标要怎么去做,支持他们努力向上的更多的是自己的原动力在起支撑作用,但是如果这个时候家长给予孩子过多的物质奖励,就会让孩子逐渐的迷失方向,也会让他们忘记最初的目的。

2.孩子过分看重物质

家长给予孩子过多的物质奖励并以此来鞭策孩子前进的时候,往往会让孩子变得过分看重物质甚至会变成一个眼里只有物质只有钱的人,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原本的最初目标已经发生了转移,着眼点从目标完成带来的成就感变成了对物质的追求,这个时候如果家长不在给予孩子物质,孩子就会放弃坚持了很久的习惯。

3.对人生失去主动权

父母惯用奖励机制刺激孩子,那么孩子可能就会形成依赖心理,一旦失去 外部动力支持,也会失去了人生的主动权,因为依赖外部动力的孩子会十分的迷惘,对于他们来说完成目标的目的就是为了奖励,为对于目标完成的真正意义他们并没有体会,也从未思考过人生方向,孩子被父母的奖励剥夺掉了选择人生发展方向的能力。

4.自律性差

正如驱动力专家丹尼尔平克所言:"奖励的效果只是短期的,他会逐渐递减直至消失。"继而久之没在这样的引导下,孩子的性格就会变得十分的被动,会十分依赖于外部的管控和引导,自己不知道如何管理生活,缺少自律性。

这种效应对家改进教育方式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因为家庭驾驭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家长们一定要明白,想要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积极主动,持之以恒的兴趣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仅仅通过外在的物质刺激是远远不够的。

仅仅是通过物质上刺激所产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淡薄的,同样也是短暂的,想要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还有良好习惯的培养,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家长们就一定要避开"德西效应"所产生的坑。

三:那么家长们在平时要怎么避开德西效应来帮助孩子激发学习主动性呢?

给大家提一下三点建议:

1.奖励要适度

可能对于孩子来说,外在的奖励对其影响力和推动力是更大的,所以家长可以使用物质奖励来对孩子进行推动作用,但是一定要注意度,而且还要注意奖励的次数,因为如果每次都给予奖励的话,孩子就会形成一个惯性思维,同时也会依赖于家长给予的外部动力。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分清主次,是奖励重要还是内在动力重要,只有分清了这个主次顺序,就能知道怎么把握好度。

2.培养孩子的兴趣

劳伦斯说过:"一个人若能对每一件事都感到兴趣,能用眼睛看到人生旅途上,时间与机会不断给予她的东西,并对于自己能够胜任的事情,绝不错过在他短暂的生命中,能够截取多少奇遇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用奖励的方式来对孩子进行一种刺激,其实就是为了让孩子完成一件任务,或者是希望孩子在奖励的诱惑之下可以将一个好习惯坚持下去,这是家长最终的目的,所以家长也不能忘记本意和初心,要把目光多放在如何让孩子对事情真正的产生兴趣,而不仅是简单的依靠奖励来迫使孩子进行任务的完成。

3.保护孩子的内心欲望

要知道孩子内心的动力才是支撑他最开始完成目标的原动力,那才是真正鼓励孩子积极成长发展的源泉,只有让孩子的内心欲望被完整地保留,才能使她有更大的冲劲往前冲,这才能是目标发挥的作用更大,效果才能更好。

人生不可重来,家长作为孩子人生中第一位老师,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其实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让我们多一些耐心和细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找到问题根源,对症下药。


我是小鹿妈咪,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每天记录和分享不同的育儿知识及经验,喜欢文章请关注我。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