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体育明星

窦燕山、张伯苓、严范孙、张中行大运河畔的教育名人竟有这么多!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1-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这个窦燕山,名叫窦禹均,要是还活着有一千零五十多岁了,因为他是天津蓟州区龙前村人,所以大家叫他窦燕山。

  天津评选十大名人,结果竟有六位搞教育的入选,其中就有窦先生,可见津门不仅有美食曲艺大运河,更有对教育的重视、有对育人者的崇敬之心,这种眼光和胸襟,令人肃然起敬。

  在天津的名流多了,什么袁世凯、冯国璋、末代皇上溥仪等等,连美国总统胡佛都在这呆过,可天津十大名人没他们,唯独对教育家情有独钟、敬重有加,这倒是很令人感慨。

  窦燕山不简单,他在唐朝末年就在幽州的官府里当公务员,唐朝末年有点乱,但他的官场生涯还挺稳定,虽然不断改朝换代,他倒是一直稳做地方财政局长,到了后周时期,官居财政部长,一直到退休,活了82岁。

  说他教五子,名俱扬,并非夸张,它的五个儿子四个是进士,而且老大老二老三同一年考中进士,老五虽不是进士,也没耽误做官。

  窦禹钧一生做的好事很多,例如亲友中有丧事无钱买棺者,他出钱买棺葬殓;有家贫子女无法婚嫁者,他出资助其婚嫁;对于贫困得无法生活的人,他借钱给他们,使他们有做生意的资本,因此各地的穷人,由他帮助而得以维持生活的,不可胜数。

  他老是救助别人,自己的私生活却很俭朴,丝毫不肯浪费,每年的收入,除了供给家庭的必要生活费用外,都用来救助贫苦人。

  尤其是他还出钱建了四十间书院,收集书籍数千卷,聘请品学兼优的老师,教育青年,对于没钱的贫苦子弟,他还代为缴纳学费,先后造就了很多学问高深的优秀人才。这就是那年月具有雷锋精神搞教育的人了。

  窦先生离我们有点远了,要说近代的天津的教育家,首推张伯苓先生。他也因此被天津人选为十大名人之首。

  张伯苓在教育观念上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个人能力,重视音乐、戏剧、环境对学生的陶冶。张伯苓还是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最早倡导者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最早传播者。

  张伯苓最早提出了中国应当关注奥林匹克运动,他使“奥林匹克”一词开始在中国流传;他最早参与了“远东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建和组织工作;最早把奥林匹克教育列入学校课程;最早发起创建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并长期担任这个会的领导。

  张伯苓还是最早促成中国运动员正式参与奥运会的项目比赛的人。他最早参与发起了中国举办奥运会的活动。

  二十四年,也就是1945年9月7日,张伯苓主持了抗战胜利后第一次中华体育协进会常务理事会议,会议一致同意邀请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在中国举行,当然办没办成那是另外的话题。

  张伯苓最应该被国人记住的功绩恐怕就要数创建南开大学了,这件大事还与一位津门十大名人排名第二的严范孙先生有关。

  张伯苓的教育生涯是从受聘于严范孙的家馆开始的。严范孙主张变革封建教育,开办新式学堂。严、张二人思想主张一致,对教育救国、培育新人同样热心。

  1918年末,张伯苓从美国回到天津后,就开始筹募办学资金。1919年春开始起,他们开始建大学校舍。

  九月初,举行新生入学考试,录取了96名学生,分文、理、商三科,二十五日开学,私立南开大学宣告诞生。

  历史上的南开是系列学校,包括:南开大学、天津南开中学、天津第二南开中学、重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南开大学附属小学、南开小学、蜀光中学等。

  1950年10月16日晚,南开中学的一位老师到大理道张伯苓家找他的儿子谈话,大意是不要让校长去参加第二天的校庆。

  转天早上,天空下起了细雨,张伯苓穿起雨衣要去南开中学。儿子张锡祚zuò说:“外面下雨了,爸爸您还是别去了,他们不太欢迎您去。”

  张伯苓听出话中意思,脱下雨衣说:“好,既然下雨了就暂时不去吧!”此时,作为南开创始人的张伯苓,内心该是多么痛苦!缘由嘛,又是另外的话题。

  除了张伯苓,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老家也是天津武清的,他曾在南开中学任教,以其学识、人品,位列天津十大名人。

  除了窦燕山、张伯苓、严范孙、张中行这四位,还有一位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他1949年后到致力于教育事业,虽然没有位列津门十大名人,但一样被世人敬重。

  “水波潋滟,直向江南秀色;舳舻千里,彰显通漕天下”。“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扶持作品、北京交通广播特别策划的60集音视频立体式专题节目《千里舟行下江南》本周起在FM1039正式推出,同步登陆各大新媒体平台,带领大家从万里长城到西子湖畔,触摸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脉搏,感受千年古“运”,锦绣长“河”。

  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在世界三大运河中开凿年代最久,流域最广,全长1700多公里,“扬波之橹,多于东溟之鱼;驰风之樯,繁于南山之笋”,即为当年漕运忙碌景象的真实写照。大运河是中华民族融合交流的灵魂和国家统一强盛的命脉,积淀了深厚的运河文化。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交通广播推出《千里舟行下江南》,致力于向大家传播运河文化包容、开放、开拓、进取和生生不息的内在精神,打造京味广播,重塑城市记忆,通过聚焦大运河的地理、历史、文化、民俗、人物、旅游,以及历史掌故、考古、故事传说等多个角度和节目互动、线下活动等多种传播形式,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篇文章做大、做实、做好,传播运河文化,凝聚城市精神,建设文化中心,传承中华文明。

  关于大运河的历史记载,散落在多部史籍资料中,其中不乏生动有趣的故事。北京交通广播创作团队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前期采访组历时16天,游历10座大运河沿线城市,后期加以提炼整理,将古今故事和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形成稿件,由金话筒奖获得者郭炜演播、资深广播音响制作团队完成这一专题的后期制作。

  本系列节目采用全媒体、多平台的传播模式,辅以视频纪录短片和3D音频选集,带大家全方位感受“大运河文化带”的悠远神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