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国内资讯

2017年中国体育值得纪念的三件大事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5-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917年4月1日,青年时期的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阐述了贯穿他一生的体育思想,提出了著名的主张“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

  在文章一开始就通过揭示中国积弱的现象,而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体育的重要性。他说:“国力恭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而究其原因,则在于在体育问题上,“提倡之者,不得其本,久而无效。”

  他认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因此他说:“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

  那么,什么是体育呢?他的理解是:所谓“体育者,人类自养其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因此他说:“故夫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这样的认识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深刻的。

  二要有恒。“日以为常,使此运动之观念,相连而不绝。今日之运动,承乎昨日之运动,而又引起明日之运动。”

  三要充满兴趣和快乐。因为“兴味者,运动之始;快乐者,运动之终。兴味生于进行,快乐生于结果。”所以运动中的兴趣和快乐都是很重要的。

  由此,他对当时学校体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倾向,提出了严肃的批评。比如体育课程设置,“多有形式而无实质”的问题;体育课教学时,“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精神受无量之痛苦”的问题;以及教室光线不足、学校不讲卫生的问题等等。

  总之,认为:体育具有“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使人“身心并完”的作用。因此国家提倡体育,从对个人来说,则可以“养生”;从对国家来说,则可以“卫国”。所以他主张通过发展体育,走救国救民的道路。

  “每天锻炼一小时”几乎是每个学校体育文件必提的要求,学校之外,这七个字也是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词汇,无论做到与否。

  1958年,周总理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这是对全国体育工作提出的要求。而最早出处是在1957年由清华大学老校长蒋南翔倡导的,“每天锻炼一小时,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成为了清华人的口号。

  激励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强调加强体育锻炼,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国家负责。上世纪60年代,“教育生产劳动相结合”,清华大学针对更多时间进行劳动的要求同其他学校一样,所以要顶着压力规定运动队每周的劳动时间至少要减少两小时或半天,以保障训练时间和运动员的体力。

  “每天锻炼一小时”诞生在清华大学,面向于大众,随着时间推移,又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2006年教育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如今,没有劳动的要求,却有着课业压力的负担,能否像当年清华大学一样顶着压力,以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需要魄力!

  2007年5月7日,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也称“中央七号文件”。

  文件分别从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认识落实的各项措施、要求加强领导齐抓共管三方面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提出要求。

  文件开头见山讲“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随后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体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全民健康素质的提升。但也提醒应清楚地看到: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

  措施的落实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督导检查;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妇联组织的优势和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加强家庭和社区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营造重视青少年体育的环境。

  周年,是一个纪念,也是一个提醒和督促,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发展好学校体育,认线号文件,克服困难争取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与此同时,全社会要形成合力营锻炼、促健康的氛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