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国内资讯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体育研究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4-2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专家访谈、定量分析、定性描述和逻辑分析与类比归纳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着力于历史事件来反映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发展过程和多元内容进行详细的挖掘,描述分析、归纳提炼和总结;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规律及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体育事业与社会、经济、科技等的互动关系,进行较深层面的分析,力求发现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未来走向,并丰富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给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带来体制、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制约和挑战,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矛盾和失衡,既政府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行为与我国体育体制转型方式矛盾;国家办体育事业和社会办体育事业的矛盾;教育系统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与训练体制间的矛盾;《奥运争光计划》与《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矛盾;以人为本的体育发展理念和狭隘的民族与团体之间利益至上的矛盾等;存在着运动训练与文化教育失衡;国家奥运战略与地方全运战略失衡;产权边界模糊、激励机制不足造成的投资与收益间的失衡等,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协调处理好这些矛盾和关系。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竞技体育改革经历了一个渐进积累与逐步深化的发展过程。总体上看,我国的竞技体育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国家体委于1979年2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体工会议,工作重点从过去集中抓运动转到抓体育业务工作上来,实现体育工作重点的转移。1979年11月,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体育开始新的局面。按照“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要求,对优秀运动队、业余体校和学校运动队按照一、二、三线运动队进行了调整,逐渐建立和健全了按比例发展、层层衔接的训练网络。在1992年的第25届奥运会上获得16枚金牌、22枚银牌和16枚铜牌的佳绩,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第4位。并在游泳、田径两个项目上实现了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1993年,国家体委制定了《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确定了新时期我国体育改革的总目标与总任务。1994年全国足球职业联赛开始举行,随后篮球和排球相继于1995、1996年步入职业化征程。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标志着中国体育开始步入法制化的转道,同期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及实施方案》等都在体育法制规划之内颁布实施。1997年成立了20个管理中心管理着41个单项协会和56个运动项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运动委员会也先后进行了与之相配套的改革。1998年,改组后的国家体育总局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由此,为我国竞技体育在已有基础上实现快速腾飞注入了强大动力。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我国共得金牌28枚,银牌16枚,铜牌15枚,在金牌榜和奖牌榜上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名列第3名。时隔八年,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奖牌总数100枚,创4项世界纪录。金牌总数超越美国,奖牌总数超越俄罗斯,位居奥运会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中国体育代表团所获得金牌已扩大到15个大项,获奖牌过达到20个大项85个小项,进入前8名的项目扩大到26个打项,136个小项,有16枚金牌是中国参加奥运会历史上从未获得过的。获奖面的拓宽,反映出中国竞技体育整体实力的全面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的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竞技体育内部要素间发展不协调,缺乏核心竞争力。在这种政府主导的体制创新中,政府处于权力顶端,单向度地自上而下通过纵向隶属的行政系统发布命令,很难真正作到简政放权,项目管理中心很大程度上成为新的政府官僚机构的一部分;从而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计划经济下的体育管理模式,解决对政府过分依赖的实际问题。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我国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始终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由单一模式走向多元化模式,它必然受到、经济以及竞技体育自身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看,政事不分,管办一体,统管过死,抑制了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造成资金投入渠道单一,宏观调控不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发展至少有国家的投入、社会资源的配置、体育产业的经营等三大投资渠道。至于三者的权重究竟是多大才合理化,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等问题,还有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目前在“奥运战略”、“全运战略”实施上都采用“缩短战线,保证重点”策略,造成项目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唯金牌主义”现象导致运动员培养过程中目标单一,权益问题突出。竞技体育不少优势项目成绩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才短缺。究其原因:一是单一的选才模式;主要走“业余体校——省市专业队——国家队”模式。我国的奥运冠军有90%来自业余体校。二是培养训练理念和管理落后。我国教练员队伍大多是退役运动员走过来的,与国外教练员相比无论训练理念,还是管理方式都有一定差距。三是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其次,竞技体育竞赛项目发展不平衡,优势项目饱和,潜优势项目开发缓慢。

  第一阶段:群众体育初步发展阶段。1978年6月,国家体委召开了城市体育工作调查会,并在同年9月转发了《关于加强城市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工矿企业、事业单位与政府机关恢复广播操、工间操制度,积极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并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基础上,举办不同层次的职工体育竞赛。

  第二阶段全面发展阶段。1984年10月,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体育强国”的目标,肯定了业已实施的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战略。1986年国家体委制定的《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中明确指出,改善体育领导体制的核心,就是实现群众体育发展向社会化转变。

  第三阶段深化改革阶段。《1993年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重申了80年代群众体育发展的总体思路:即“在体育行政部门领导、协调、监督下,群众体育实行国家办和社会办相结合并以社会化为突破口,调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办体育的积极性的方针,各行业、系统、部门的体育工作,由其主管部门负责,提倡、支持社会团体、集体或个人办群众体育”。新时期群众体育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这是一项中华民族体质建设的宏伟规划,是国家支持、全民参与、依托社会的跨世纪的全民健身系统工程。2006年,群众体育工作提出“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组织了一系列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全面启动、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试点工作。这些重要举措凝结着我们对群众体育规律的探索和思考,也是体育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当前最为突出的矛盾:(1)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旺盛的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与薄弱的群众体育物质基础与紧缺的群众体育资源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当前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基本矛盾。(2)管理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即滞后的群众体育管理与快速发展变化的群众体育现实之间的矛盾。(3)平等与保障之间的矛盾。即全体公民具有平等的体育权益与保障公民平等享受这些权益的供给之间的矛盾。不同地区群众体育事业发展不平衡,导致不同地区公民在享有基本体育权益的不公平。不同地区群众体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使不同地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供需矛盾更为突出,源于计划经济体制的行政性配置,城乡分割和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衡。

  当前制约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有:公共体育场地严重欠缺;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严重不足;公共体育设施数量严重短缺;城镇的公共体育设施欠缺更加严重;群众体育事业经费严重短缺;体育事业费逐年增长,而群众体育事业费在全部体育事业费中的比例逐年下降的趋势。

  第一阶段:学校体育改革的探索阶段。这一时期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特点,以1979年教育部等4部委联合召开的扬州会议为主要标志,提出了一整套学校体育改革的重大措施,使学校体育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有了良好发展的开端,并为改革、探索做了准备。明确提出学校体育工作应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指导思想的同时,也提出了“主体教学”“竞技体育”、“技能体育”、“快乐体育”、“全面发展”等观点,理论争鸣呈现出多元化的良好态势。

  第二发展阶段:学校体育改革的全面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以198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做出《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7月全国颁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为重要标志。这一时期学校体育改革的主要特点,是对学校体育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管理体制等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学校体育进入了一个发展与提高的新阶段。

  第三阶段: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化发展阶段。以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进入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教育改革、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2006年12月23日,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颁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2007年,总局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共同制定下发了《“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投入资金1.8亿元,其中体育彩票公益金投入9500万元,在中西部9277个行政村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截至2007年底,中央投入资金2.8亿元,其中体育彩票公益金1.8亿元,共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5000多个。

  (1)学校体育教学理论体系尚不够完善。(2)在学校体育科学研究方面上,缺乏长期稳定的整体实验性研究,研究方水平较低,经验性总结与文献类研究仍多,研究成果的实用价值不高,科研横向联系不够,缺少重大改革性系列性研究课题。(3)体育的课程和教材建设仍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及体系结构仍未完全摆脱传统束缚,教学方法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仍需大力提高。(4)学生身心健康方面仍然存在问题。(5)运动场地、器材设施匮乏,体育经费投入少。(6)课外体育锻炼不能落实。(7)相关体育法律、法规执行不力。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的发展紧密相关,具有阶段性的特点,经历了80年代初的改革阶段;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发展阶段;90年代中期至今为快速发展阶段。2、经济发展的体制决定体育发展的模式;3、我国政府管理体育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权限过度集中、各级组织权责不清、管理法规、制度及资金保障体系不健全等缺陷。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动力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从纵向型管理组织结构逐渐向扁平型组织结构转变。4、竞技体育的发展应把握项目制胜规律、细节规律、系统规律等规律。5、群众体育的发展及学校体育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它们是体育运动普及提高以及发展的基础和重点。群众体育面临资源规模严重不足等主要问题。生活化、社会化、法制化、产业化、科学化将成为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趋势。6、多元化投资将是后奥运时代的主要投资模式。

  1、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体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2、政府精简机构,加强内部协调和资源利用,能够市场化的部分交给市场管理,政府切实承担起公共服务职能,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有序。3、进一步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将事业单位和事业型体育协会向社团性协会转变;健全体育法规,形成国家办和社会办相结合的良性运行机制。4、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体制,形成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协调健康发展的局面,加快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5、大力发展体育俱乐部,加强对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投资,促进群众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最终有利于体育自身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6、加强社区体育场馆的建设,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公共体育场馆实行两权分离的改革思路,切实实现经营权与管理权的有效分离。7、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思想改革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分担培养运动后备人才的任务。8、调整利益关系。9、体育产业站在国民经济大局中寻求发展,转变体育彩票的运行机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