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国内资讯

聊聊体育中的举国体制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2-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具体来说就是:我国用国家投入资源的方式,和别国非商业性的、主要是个人从事的体育项目竞赛,比如乒乓球、跳水、举重等等。国家投入资源的力度,当然是个人无法比拟的,所以,在这些项目上,我国有明显优势。而那些商业性体育项目,比如足球、篮球、网球、自行车等等,我国即使采用举国体制,也仍然不占优势。

  这说明,商业体育其实也是一种“举国体制”,是一种用市场方式组织起来的举国体制。相比我国用行政方式组织起来的举国体制,商业体育这种方式显然强大得多。我国体育的举国体制,无非是计划经济的一种表现,整体效率和能力,赶不上商业体育这种市场经济。

  (补充:很多人误以为美国不是举国体制,实际上美国在冷门项目上也是举国体制,只不过在玩法上和中国不同,美国的玩法是对运动员进行考察,如果这个运动员有潜力,那么美国的相关组织管理部门就和他签订赞助合同,资助他训练,有些公司也和他签订赞助代言合同,同时媒体进行造势宣传提升其商业价值,整个玩法实际上是风险投资的玩法。现在这种玩法也被中国人学过来了,但是中国的玩法有改进,就是整个运动队得到赞助,提升整体水平的同时保障最优秀的运动员。)

  其他人对举国体制的反思,有更多的批评,比如认为举国体制浪费资源,在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耗费宝贵资源,去争取虚荣式的金牌。还有人指出,举国体制只注重竞技体育,忽视群众体育,导致中国虽有金牌但人民体质水平仍然普遍低下。

  对举国体制的批评,后来渐渐变弱了。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起来了。很多过去尖锐乃至不可解的难题,被不知不觉化解了。举国体制所需投入的经费,肯定比过去多多了,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却大大缩小了。普遍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不会再对这点儿投入耿耿于怀了。

  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以后,中国既成功举办了奥运会——简直是太成功了,是后人难以超越的成功,又获得了金牌榜首位。几代体育人的奋斗目标和奥运战略都已实现。“东亚病夫”的历史包袱被彻底扔下了。国人对竞技体育已经有了平常心。

  居然如此,举国不举国的,已经不重要。相反,由于足球、篮球等商业化领域的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已经有人开始思考是不是举国体制也有好处。至少举国体制、基层体校的体系下,足球水平要比现在高得多。

  这次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不仅成绩出色,而且运动员的精神面貌尤其令人眼前一亮。这个趋势几年前就很明显,这次算是个集中大展示。这一代运动员,不但外形靓丽,而且举止大方、活力洋溢、热情奔放,不但夺得好成绩,还在奥运会这个舞台上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积极乐观。

  现在的中国体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举国体制。除了足球、篮球等少数商业化经营向项目以外,绝大多数体育项目仍然依赖国家的投入。和过去相比,现在的举国体制建立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各方面的条件要好太多。

  比如,因为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增,国内市场规模巨大,某些冷门体育项目即使不能靠商业化经营获利,但顶尖选手可以通过品牌代言得到丰厚收入。这些收入体育部门有分成,可以用来补贴其他运动员所需费用。其实,足球篮球这些项目,虽然成绩不佳,但经营收入仍然可观,体育部门由此得到的分成,正可以用来补贴冷门项目。

  总之,中国现在的举国体制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的状态,所需投入的资源虽然远远多于过去,对国家财政的压力反而大大减小。同时,由于投入增加,中国运动员的衣食住用、训练条件、科研水平、比赛装备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游泳运动员的训练居然用上了航空风洞设备,以研究如何减小阻力。

  ▲在国家游泳队备战期间,张雨霏、杨浚瑄等6名世界冠军接受了测试,获得了充足的阻力和姿态数据,运动员的动作得以优化,身体流线型得以改善。

  抚今追昔,感叹良多。过去,在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孱弱,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为了举国体制,各方面承受了很大压力。教练员、运动员当然首当其冲。那时,各方面条件都很差,远远不如其他国家。结果,不但成绩很难提高,而且在国际赛场上,我国运动员也往往情绪紧张,代表团内部也刻板严肃。那时候的运动员,少见今天中国运动员这种轻松自然的表情。

  问题在于,现在应该如何评价那时候的举国体制呢?在人民生活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在竞技体育上投入这么多资源,是否合适呢?

  思考这个问题,必须跳出体育这个范围,站在更高的高度上。之前我的观点,和其他对举国体制的批评,都缺乏这个高度,只是就体育论体育,很不全面。

  正如有的批评者所指出的那样,竞技体育并不是体育的全部,群众体育才更重要。这个批评是正确的。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也在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而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各种场馆的增加,群众体育已经比以前大为丰富。过去普通人难以承担的室内游泳、羽毛球、竞速自行车、高尔夫、网球、滑雪等项目,都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日常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

  关键在于,竞技体育固然不是体育的全部,但竞技体育的影响和价值,也并非局限在体育领域内。竞技体育,尤其是举国体制的竞技体育,是国家整体力量的一种反映。只有那些组织能力强、意志坚定、整合水平高的国家,才有可能实行举国体制。

  集中国家的资源和力量,在某个领域发起强力突击,一举取得世界领先地位。这种做法,微观上看,肯定有很多弊端,比如个人牺牲过多,资源使用浪费大,经济效益不划算。但从宏观上看,能成功这样做的国家,国家能力都很强,整个国家有一种奋发向上、不甘人后的气氛。进一步说,这种国家,至少是被成功捏合为一个整体的国家,而绝不会是一盘散沙、毫无斗志的国家。

  对比最近几届奥运会,你会发现一个明显差异,那就是东欧国家原来很多是竞技体育强国,但现在却大大落后了。1988年,在金牌榜前十名中,东欧国家占据了四席!我看了看今天的东京奥运会金牌榜,东欧国家只剩一个俄罗斯了。

  不仅是1988年,在整个冷战期间,苏东集团的竞技体育水平都足以和欧美相抗衡,甚至更胜一筹。有人可能会说,他们使用了兴奋剂。其实,即使扣除兴奋剂的因素,苏东国家那时的竞技体育水平也远远超过现在。

  原因就在于,当时苏东国家整体面貌远远优于现在,国家的意志力和行动力都很强。既然竞技体育是国家对外展示实力的窗口,那就集中国家力量去力争上游。人们团结在国旗之下,为国家荣誉而奋斗。由此,激发出巨大的竞争力。

  后来,苏东国家转型了,人们都为个人努力了,没有什么人愿意为国家荣誉而战了。国家也不再大力投入竞技体育了,更不搞举国体制了。竞技体育水平当然一落千丈。问题在于,国家其他方面呢?整体发展水平呢?

  并非偶然的是,国家的各个方面也都跟着一起来个大滑坡。一言以蔽之,整个国家的精气神散了。他们做不好的,绝不仅仅是竞技体育这一件事,而是方方面面各种事情都做不好了。

  以前人们天真地以为,只要接受西方的自由制,国家就会迅速富强起来。现在发现,转制以后,可能有些个人迅速暴富了,整个国家的脊梁骨却被打断了——而且是自己亲手打断的。经此一击,国家一蹶不振就此消沉的,可不仅仅是竞技体育。

  一个国家能坚持举国体制,其实是这个国家整体能力和精神风貌的表现。当然,在整体经济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举国体制必然带来种种窘迫和压力。问题在于,如果仅仅看到这些,就彻底否定举国体制,进而否定背后的国家意志和国家能力,那未免太短视。

  中国的成就表明,坚持咬住牙,就是不服输,国家迟早会走出低谷、渡过难关。而之所以能走出低谷渡过难关,靠的就是“咬住牙、不服输”的那股意志力。成功地坚持举国体制,不仅能在竞技体育上取得超出国家经济实力的成绩,也能对内凝聚人心,对外展示形象,表明这个国家人心不散、意志坚定。任何轻视、忽视这个国家的人,都在犯下大错误。

  国家和个人一样,气质、行为习惯、性格特质,都是整体。一个勤劳的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勤劳;同样,一个懒散的人,也必然在方方面面都懒散。细节决定成败,气质决定层次。

  竞技体育,或者说奥运会,是全世界人共同划出来的国家实力、形象较量的赛道。既然大家上了赛道,那就要赢你。这个赛道能赢你,其他赛道也照样也能赢你。反过来,这个比赛你放弃,那个比赛你觉得不重要。处处输,你也就只能做个失败者了。

  这就是我在前面说的,我们今天反思举国体制,要站在更高的高度上,不要局限在体育本身。我们或许可以不在意某次比赛的输赢,不在意是否能得到某块金牌,但我们一定要在意国家是否积极努力、奋发向上,是否能凝聚人心共同努力,是否能像一个整体那样紧密团结,向目标进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