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国际资讯

China today—Foreigners Exchanges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3-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最近一段时间里,体育界成了镁光灯的焦点。先是一波三折拖延了近一年半之后,王治郅终于远赴美国达拉斯小牛队,成为进入NBA的亚洲第一人,各方一片叫好;然后是老奸巨滑的拳击经纪人唐·金以及霍利菲尔德与鲁伊兹两位拳王在京城亮相,基本上敲定了8月份在北京首都体育馆的一场拳王对垒战。

  热闹之余,人们似乎感觉到了一点什么。两者的背后都有巨大的金钱背景。美国篮球学院院长布鲁斯毫不讳言,他认为,NBA正陷入收入下降的危机,广阔的亚洲市场是挽救危机的最大出路,而从中国引进王治郅、和姚明这样的球员,显然就是开拓亚洲市场的第一步。至于唐·金等人的到来,则意味着一项投入达2000万美元的合同,其中仅霍利菲尔德一人的出场费就高达500万美元。

  于是体育不再仅仅意味着强身健体,也不再仅仅关乎国家荣誉和民族精神,它同时密切地和金钱相结合,这叫做体育产业化。

  体育内涵很广,体育产业的概念也很广,几乎涵盖了所有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体育物质产品的生产和营销,包括体育建筑,体育器材,体育服装,体育食品饮料等;二是体育服务产品生产和销售,包括体育赛事组织、体育广告宣传,电视广播传播,体育报刊,体育信息传送等。1985年国务院批转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的统计报告》中,体育就被列入第三产业。

  体育物品的生产(其实是不同物质工业制造部门对体育相关产品的生产)很早就严格遵循成本收益法则,进行企业化生产,以获取经营利润为最终目的,早已经产业化了。今天沸沸扬扬的所谓体育产业化,其实重点在于体育服务产品的产业化。

  与同处第三产业的教育等一样,体育服务产业长期以来并没有被看作一个真正的产业,而更多地被当成社会公共事业,其基本模式是:国家、社会出钱,官方半官方机构操办,全民免费享用。然而此种模式之下,人们很快就发现存在问题: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投入很大,但体育事业却没有能力持续发展。这时,另一个模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作为世界头号体育强国和体育大国的美国,政府对体育投入很少,除了地方政府对部分公益性社区体育设施拨款之外,几乎一毛不拔。与此同时,它却有着最广泛的体育运动人口,最频繁的各类体育活动,以及最强大的体育实力。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高度商业化运作的体育产业网络,而这个成熟的体育产业网络又得益于早在19世纪中叶就已出现的体育运动商业化。

  国内在体育比赛中经常喊出的一句口号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确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体育比赛都被当成是检阅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体育工作成绩和强化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而国际比赛则被当成为国争光、提高国家威望的舞台。现在突然强调主要围绕钱作文章,成了利润第一,比赛第二,很多人都难以接受,认为是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表现。

  然而事实上,尽管产业化这个词似乎浑身散发着金钱气息,但它对于体育自身的良性发展、对于公众、国家和社会,都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首先是体育事业自身的高速发展。由于体育产业化运营之后,有利可图的前景吸引大量资本投入,赚取的利润又加速了积累,而赛事质量的提高又开拓了群众市场,因此形成了体育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使高速发展成为可能。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的体育产业发展迅猛,营业额从1970年到1994年增长了3倍。1999年美国体育产业总值高达2125.3亿美元,占GDP2.4%,位居10大支柱产业第6位,甚至超过了公共事务业、农业和汽车业。

  其次是体育运动自身水平不断提高。职业运动员、教练、经理人等角色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体育人才选拔和训练质量,从而大幅度提高了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挑战极限。例如,如果没有职业经纪人,拳王泰森很可能永远在街头打架,而不是腰缠金带,扬威拳坛。

  第三是体育运动越来越贴近大众。竞技体育产业化运作后,能否赢利的核心要害就在于能否吸引到足够的体育观众。因此各体育组织和机构无不绞尽脑汁以取悦观众。例如NBA比赛节奏的安排,羽毛球、排球赛制的改革,乒乓球用球大小的变化等等,无一不是为了让比赛更精彩、更刺激。这些机构有时还会组织一些别出心裁的赛事,如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对电脑深蓝以及后来对更深的蓝的精彩对弈,约翰逊与贝利150米世界飞人比赛等等,都是体育商业的杰作。如果没有体育产业化,我们估计是看不到此类表演的。

  第四,体育产业化使平民大众能够更普遍地参与体育运动。激烈的竞争迫使大量健身和休闲体育商业机构敞开大门,以低廉的价格和专业的设备为大众服务。许多过去具有贵族色彩的运动项目,现在普通民众也能尽情享受。例如美国近两万个高尔夫球俱乐部中的69%都向非会员开放。

  体育产业化对其他行业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例如休闲体育,可以带动交通、餐饮、旅店等行业;体育明星的广告,可能对消费是个巨大的刺激。《幸福》杂志就估计,飞人乔丹对美国经济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超过了百亿美元。大型体育赛事的作用更是惊人,仅就业而言,洛杉矶奥运会创造了近7万个就业岗位,汉城奥运会为服务业提供了16万个岗位,为制造业提供了5万个岗位,为建筑业提供了9万个岗位;巴塞罗那奥运会增加8万个岗位,亚特兰大奥运会也提供了8.5万个岗位。

  国家和政府也从体育产业化中获得莫大好处。首先是节约了大量财政开支。许多国家中,包括中国,体育工作被当作是政府职责,运动员培养、训练、比赛乃至奖励都要政府出钱,而美国政府对于体育几乎一个子儿不花。其次增加了大量税收。体育被作为商业事业来看待,同样纳税。最后,民众体育素质和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使国家以最小代价实现了国力强盛和国际威望。

  体育物质产品部门的竞争带来的好处更是勿庸置疑。体育器材领域的激烈竞争使得创新层出不穷。重量不到80克的钛合金球拍,可将球速击至每小时240公里。健身器上液晶显示器随时提示心跳次数、卡路里消耗量和有关力量、距离、速度等信息。NIKE公司花了16年研制出了NIKESHOX新型运动鞋,提供了超强的弹跳能力、出色的反应速度和良好的缓冲保护。竞争的另一结果就是体育装备价格不断下降,进入日常消费。例如保龄、射击等运动,对于城市中等阶层来说,已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了。

  体育产业化最为经典的例子莫过于奥运会。作为国际大型综合体育赛事,奥运会耗资巨大,长期以来基本上是形象工程,举办国往往勒紧裤带,倾全国之力赔本赚吆喝。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由于美国政府宣布不提供资助,尤伯罗斯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奥运养奥运,通过商业化方式运作,不仅大获成功,最终还净盈利2.5亿美元。神话一经创造,各国纷纷仿效,现在奥运会已经成了香饽饽,各国争抢激烈,不仅规模越办越大,越办越精彩,举办国也是名利双收。例如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仅出售电视转播权的收入已超过7亿美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出售电视转播权的收益更高达12亿美元。

  长期奉行计划经济的中国,体育产业化的起步更是姗姗来迟。1982年在中山市投资高尔夫球场大概是中国体育产业化的起点,但此后一直步履蹒跚,所谓商业经营,只是出让冠名权,拉赞助,卖卖转播权之类。1994年足球职业联赛的开始标志着商业资本全面介入体育产业。时至今日,体育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1994年至1998年,我国城市体育消费增加了115%,据简单测算,2000年中国年体育产值约为156亿美元。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体育产业已初具规模,在该地区GDP中占了一定比重。例如北京1999年的体育产业经营收入为83亿元,增加值37.7亿元,约占全市GDP的1.73%。

  商业资本注入某些体育产业,实行市场化经营。1994年足球实行俱乐部联赛制以来,万达、全兴等众多企业纷纷向俱乐部投入资金,增强了中国足球的实力,每年联赛均能吸引数百万观众,2001年甲A联赛更是创下8年来上座率记录,首轮观众达19.7万人。观众一来,门票、转播权等收入也就比较可观。除足球外,篮球、排球等也都实行了俱乐部联赛制,数年下来,也大有斩获。

  出现了一批体育商业组织,专门从事体育产业经营。例如去年签约成为中国男篮商务总代理、现在又承接申奥业务的中体产业集团,以及这次组织拳王对垒战的长城体育公司等等,都是其中的领头羊。此外,体育经营推广活动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例如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的参展商家数目就从首届西安博览会的120家发展到今届长沙博览会的520家。

  体育从业人员职业化有所进展。职业运动员和职业教练的身份得到认可,也可以通过转会等方式实现一定程度国内和国际人才的流动。近年来,不仅中国足球引进了一批洋球员和洋教头,范志毅、杨晨、王治郅等人还远渡重洋,兼赚钱去了。与此同时,国内也出现了一批专职的经纪人和代理人。

  商业体育赛事逐渐丰富多彩,创造了不薄的利润。不仅每年足、篮、排联赛打得不亦乐乎,其他赛事也不甘寂寞。北京国际马拉松、上海喜力网球公开赛、珠海F1赛车、新疆沙漠穿越、登山探险和高原体育旅游等纷纷登场,国际明星巴乔、贝克汉姆、琼斯、阿加西等先后来淘金。赛事带来了收入,据估计目前足球甲A俱乐部每年每家的市场收入平均在数千万元,而1999年曼联队来华打了个友谊赛,上海申花就赚了2000万。

  体育用品产业是目前中国体育产业中发展较好的部门,但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国内体育用品销售量最大的李宁公司一年的销售额是7亿人民币,而世界体育用品老大耐克公司一年销售额达90多亿美元,差距之大,令人咋舌。

  体育用品产业尚且如此,服务产业就更能想象了。而且目前面临的诸多困境和难题,将对中国体育产业化的进程造成不利影响。

  首先是资本严重不足。由于相关制度不够健全,投资的收益前景一直不明确,导致国内企业和个人投资热情不高,使一些体育经营机构常常捉襟见肘,例如长城体育公司的全部启动资金都是由香港美力时集团垫付的。这些机构钱不足,只好一边拉几个队筹备比赛,一边拉广告,经营风险较高,也难有大手笔。

  其次是体制不尽合理。目前中国体育实行的还是行政领导,国家体育总局还是个正经八百的衙门,下面是各种半官半商的专业体育协会和按照行政区划分的各级体委。婆婆作官,却要求媳妇们商业经营,已经很难,而婆婆还要大权小权一手抓。例如足球俱乐部,表面上属于各自老板,但管理职能和电视转播总卖权却握在足协手中,几年时间积聚起几千万元赢利,而各俱乐部的投资人却很难收回投资。对比NBA各球队老板组成业主委员会、再聘任总裁的做法,我们目前的体制似乎有点奇怪。

  再次是缺人。中国长期以来集中精力培养运动员和教练,专业体育经营人才极度缺乏。就是目前各大学体育专业里,体育经营和管理也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人才缺乏造成经营水平低下,跟别人打交道还容易吃亏上当。例如1993年星华实业集团在北京办的第一场国际商业拳击赛就被美方经纪人给骗了一把。

  体育商业活动不规范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挨骂最多的就是足球联赛中的假球和黑哨。一位感受颇深的业内人士对此有精辟的概括:骗子满天飞,大骗子骗小骗子。这一方面可能是体育产业化初期和中国市场经济转型期难免的现象,一方面也与相关法规欠缺、执法力度太弱大有关系。

  中国体育产业化面对的另一问题是虎视眈眈的国际体育巨头。此次国际拳王对垒,长城公司付出的是2000万美元天价,算来算去,能不能保本确实难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尽管唐·金宣称热爱中国、崇拜,这回他绝对赚足了。国际体育巨头资本雄厚,经验丰富,一旦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国内这些小公司估计不是对手。

  最后一个大问题是目前的体育产业化政策值得反思。美国的做法是政府对基础型群众体育适当投资,而竞技体育则与政府没什么关系,完全放开,实行市场运营。所以美国的运动设施遍布城市、社区、街道、机关、学校、企业和购物中心,相当部分都是政府付款,而对获奖选手、甚至是奥运会冠军,政府却从来不给一分钱的奖金。这样,国家培育了一个雄厚的体育运动基础,而产业经营则使竞技运动发挥到极致。中国目前的做法似乎恰恰相反,基层体育投入很有限,国家精力都集中在培养尖子运动员身上。而且,实行产业化之后,原先许多免费向大众开放的公共体育设施却开始收费,甚至被地方体育当局挪作它用甚至出租以创收。长此以往,虽然能够培养出一批奥运会冠军,但基层体育的薄弱却迟早会制约中国体育化进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