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国际资讯

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 徐汇区放出“大招”!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3-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围绕“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核心区”的目标,徐汇区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主动破题,特别是在产业政策发布、区企区校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为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有效落实《徐汇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按照“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健身”的总体要求,8月16日,“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2020徐汇战略启动仪式”、“徐汇市民体育节口号发布仪式暨点亮徐家汇城市定向赛”活动在上海电影博物馆及徐家汇商圈举行。旨在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徐汇在上海体育产业中的优势,为上海实现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建设目标贡献徐汇力量。

  副市长陈群,市政府副秘书长虞丽娟;市体育局党组、局长徐彬;徐汇区区委鲍炳章,区委、区长方世忠;久事集团、董事长过剑飞,党委、总裁郑元湖;上海体院李崟,党委、院长陈佩杰;徐汇区委、宣传部长吕晓慧,副区长秦丽萍,久事集团副总裁樊建林,上海体院副院长王陈等领导出席仪式。

  活动现场,徐汇区政府与久事集团、上海体育学院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上海的体育产业领域,三方都有着独特的优势,可谓强强联手。上海正全力实现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建设目标,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徐汇区作为上海体育产业的优势区域,此次战略合作成功实现了“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学术助力”三驾马车的紧密联动,将极大促进徐汇体育、乃至上海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

  徐汇区作为全国第一批,也是上海首家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现场更是发布了全新的《徐汇体育产业政策》。(政策全文请往下阅读浏览)政策围绕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培育体育产业特色品牌、增强体育产业集群优势、打造体育产业智慧高地、优化企业发展营商环境5大方面,全面推进徐汇区的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配合政策的发布,第一版《徐家汇体育产业地图》也在仪式上正式点亮,徐汇区体育产业联盟同步成立,久事体育等12家品牌体育企业成为联盟创始成员。同时,体育产业发展资金当天正式启动申报。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43号)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本市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沪府发〔2018〕31号),推动徐汇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意见。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围绕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核心区的总体目标,坚持体育产业创新、集群和融合发展理念,做实徐家汇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强化徐家汇体育公园的地标引领功能,促进体文旅商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体育新需求、新业态和新模式,扩展徐汇区体育竞争力、创新力和影响力,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为上海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之都贡献“徐汇力量”。

  1、坚持对标先进。瞄准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战略任务,紧跟国际体育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紧扣徐汇区作为核心区相匹配的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要求,力推徐汇区体育产业上规模上能级上水平。

  2、坚持改革创新。把握体育产业发展规律,用改革的思路与创新的办法破除制约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加大区级顶层设计与工作统筹,注重市区联手、区企合作、部门联动以及事业与产业互动,促进体育产业模式、业态和技术创新。

  3、坚持市场主导。尊重体育产业发展的市场化取向,凸显市场对产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体育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活力。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扶持体育初创与中小微企业发展,提升政府服务企业水平,优化产业发展市场环境。

  4、坚持集聚融合。树立“体育+”与“+体育”理念,促进场馆、赛事、活动、技术、产品等体育要素资源集合、服务集成、主体集聚,以文为本、以商增值、以旅聚人、以体造势,推动体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

  用3-5年的时间,基本形成与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核心区相匹配的体育产业发展框架,有力推进徐家汇体育公园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上海国际体育赛事之都重要承载区、体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标杆区、高端体育人才集聚区、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一体四区”建设,徐家汇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进一步夯实,初步确立重大赛事引领、品牌特色鲜明、充满生机活力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

  到2022年,全区体育产业总规模占全市比重10%以上,年均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市级500强体育企业的数量新增4-6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体育赛事新增3-5项。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和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推进徐家汇体育公园建设,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加强与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久事集团)密切合作,共同把徐家汇体育公园建成一流的体育赛事中心、活跃的大众体育乐园、经典的体育文化地标。

  1、建立与久事集团战略合作。区政府与上海久事集团签署“共同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核心区”战略合作协议,以徐家汇体育公园项目建设、管理运营及其产业集聚发展为重点,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协同联动、拓展合作空间,推动资源共享、场馆共建、赛事共办、产业共荣、品牌共塑,积极引进知名体育俱乐部、体育企业和组织以及重大赛事项目落户徐汇区,丰富完善竞赛表演活动,共同打造集体育产业、体育培训、公共体育服务于一体的体育服务综合体。(区体育局、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局、区市场监管局、徐家汇街道、徐家汇商城集团)

  2、培育环公园产业发展带。把握徐家汇体育公园的功能定位和配套服务需求,研究制定公园周边的主导产业布局、商业载体和业态调整的导则,编制社区商业指导性目录和体育产业地图,引导赛事推广、休闲健身、体育用品销售、票务服务等服务配套,延伸产业培育,促进周边街坊的有机更新和环境优化。改造提升斯波特体育主题酒店,规划建设徐汇区体育产业园,打造集体育运动、科技与时尚元素融为一体、产业集聚的功能性平台。(区体育局、区商务委、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徐家汇街道、徐家汇商城集团)

  3、促进公园与商圈联动发展。将徐家汇体育公园建设发展纳入徐家汇商圈的城市更新和战略发展规划,围绕打造最具活力的卓越全球城市中央活动区,发挥功能性体育场馆、精品赛事活动、著名体育组织集聚优势,引进和布局国际体育用品和健身娱乐的旗舰店、体验店。挖掘体育健身、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的功能,促进体育消费与商业服务对接融合,营造优良体育消费环境,实现公园体育消费与商圈商贸联动共赢。(区体育局、区商务委、徐家汇街道、田林街道、徐家汇商城集团)

  (二)促进体文旅商深度融合,培育体育产业特色品牌。发挥区域文化、旅游、商业资源丰富和体育消费旺盛的优势,推动形成以竞赛表演业为引领、体育服务和健身休闲业为主导、体育智能制造和新业态培育为支撑的体育产业体系。

  4、做大做强体育竞赛表演业。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办赛主体落户徐汇区,支持举办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市场价值的重大赛事,办好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克大师赛、城市定向户外挑战赛等品牌赛事。培育和引进足球、篮球、橄榄球、攀岩等赛事,以及自由搏击、卡丁车等娱乐性观赏性强的新兴体育赛事。打造“一区一品”赛事,办好城市业余联赛、徐汇市民体育节、功能区运动会,以及青少年赛事等群众性赛事活动,构建竞赛表演业生态圈。(区体育局、公安分局、区教育局、各街镇、西岸集团)

  5、抢占电子竞技产业链高端。融入上海建设“全球电竞之都”产业布局,依托徐汇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发挥腾讯华东总部、游族网络等电竞头部企业集聚的优势,大力扶持电竞产业链高端项目落户徐汇区。成立徐汇区电竞产业发展联盟,支持原创电竞精品研发,争创电竞产业高端引领地位。依托徐家汇体育公园及周边场馆资源,吸引优秀电竞俱乐部落户,引进重大电竞赛事活动,形成电竞战队集结效应,打造徐汇区电竞赛事品牌,提高电竞产业对徐汇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区文化旅游局、区体育局、区科委、功能区公司)

  6、建设体育文旅休闲示范基地。按照全市体育旅游核心功能区的布局,发挥徐家汇源国家4A级景区、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徐家汇体育公园等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拓展体育消费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健全与上海久事集团的赛事联动机制,深度开发场馆运营、票务代理、赛事转播、衍生拓展、餐饮酒店等赛事旅游全产业链。策划培育徐家汇文旅体消费品牌,丰富体育消费文化内涵,放大“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效应。(区文化旅游局、区体育局、徐家汇街道、天平街道、湖南街道)

  (三)拓展发展增量空间,增强体育产业集群优势。坚持产业集群与空间集约相结合,依托各功能区地理和产业禀赋条件,重点优化徐家汇体文旅商核心圈、徐汇滨江体育产业带、漕河泾开发区和枫林生命健康园区,以及上海体育学院徐汇校区周边创新极等产业空间布局。

  7、打造滨江体育健身新天地。坚持“水、绿、城、人、文、体”融合的滨江发展理念,推动体育与文化、科技互动融合。完善滨江体育健身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培育卓越全球城市“跑步圣地”品牌。依托西岸传媒港、智慧谷以及央视华东总部、人工智能企业,培育体育传媒、智能体育等新兴产业项目。支持“绿地滨江CLUB”体育商业综合体建设,推动划船俱乐部滨江基地建设,发展滨江水上运动项目,规划建设西岸滨江体育主题公园,打造高品质体育活动体验空间。(区规划资源局、区体育局、滨江管委办、西岸集团)

  8、做强体育科技和健康产业园。依托漕河泾开发区电子信息科技优势,推动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在体育制造领域应用,促进装备设计、研发和智能制造产业集聚。鼓励漕河泾开发区建设体育主题公园,提升健身科技体验度。依托枫林地区医药临床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研究基地等功能平台,以及枫林生命健康科技园区,引入体育康复类龙头企业和项目,支持研发运动康复技术和产品,培育运动康复、健身调理、慢性病防治等大健康产业。(区发展改革委、区科委、区规划资源局、区商务委、区卫生健康委、枫林街道、虹梅街道、枫林集团)

  9、规划体育产业发展新空间。编制徐汇区体育场地设施专项规划,结合上海体育学院徐汇校区功能定位,以及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园提升,优化周边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和载体;推动区域重点商住项目配套体育功能场馆建设,丰富体育培训、赛事举办、项目体验服务功能。围绕建设徐汇区人工智能科创小镇目标,把都市型体育智能制造、健身休闲和体育体验列为未来华泾地区产业发展重点,为徐汇区体育项目布局及设施建设预留发展空间。(区规划资源局、华泾镇、区体育局)

  (四)汇聚高层次体育人才,打造体育产业智慧高地。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加强与高校体育院系、知名体育企业和俱乐部等合作,发挥徐汇区人才政策优势,为体育产业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便利。

  10、推动建设国际体育商学院。加强与上海体育学院、上海久事集团战略合作,共建上海体育学院徐汇校区。支持学院引进国际优质高等体育教育资源、先进办学理念,整合资本、人才和项目,调整体育经济和管理、体育传媒等学科布局,探索政府、高校、企业协同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共建上海体育学院国际商学院,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体育人才汇聚地,提升区域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配置能力。(区府办、区体育局、区规划资源局、长桥街道)

  11、建设高端体育产业专家智库。依托上海体育学院国际商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等,与全市知名体育企业、科研院所携手,发起建设“体育产业专家智库”,汇聚体育产业经济、经营管理和运动康复等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为徐汇区体育产业引入先进理念、创新模式、新兴项目,为政府决策提供专业支持,打造促进徐汇区体育产业发展的最强大脑。(区委组织部、区科委、区体育局)

  12、服务区域体育产业人才发展。将体育产业高端人才纳入徐汇区光启行动计划。鼓励体育产业创新转型、提升发展能级,支持和推荐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或团队申报光启英才计划,支持在重点体育企业引进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团队或个人申报光启伯乐计划。鼓励各类体育人才创新创业,参照众创空间、光启星梦计划等给予扶持。为符合条件的高端人才提供落户、租房补贴、子女教育、工商登记注册等便捷服务。(区委组织部、区发展改革委、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教育局、区科委、区商务委)

  (五)推动产业政策落地,优化企业发展营商环境。集成高新技术、现代服务、文化创意、金融融资等领域的扶持政策,主动服务、精准施策,有效引导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等政策资源惠及体育企业,激发体育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13、激发体育企业主体活力。尊重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大力培育和集聚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体育产业标杆企业、市场办赛主体,以及体育类社会组织。鼓励国内外知名体育企业在徐汇区设立总部机构、创意中心,扶持“专、精、特、新”中小微体育企业,培育体育“独角兽”企业,激励有创新性、规模性和发展潜力的体育投资项目落地发展。建立徐汇区体育产业标杆企业发布制度,充分发挥标杆体育企业在重大赛事举办、自主赛事品牌培育,以及体育服务业创新等方面的引领和主导作用。(区商务委、区体育局、区文化旅游局)

  14、优化区级产业政策服务。将体育产业列入徐汇区重点产业目录,享受区文化品牌建设扶持政策,在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对应政策资金,专门用于支持体育创新空间、品牌赛事活动、新兴运动休闲等项目。支持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资体育类项目。把体育竞赛表演业作为高端现代服务业,对落户徐汇区的国际、国内知名单项体育赛事,以及其他自主品牌单项体育赛事,按项目类别、赛事等级、竞技水平、办赛支出及综合效应等具体情况,可给予举办方赛事相关推广、组织费用补贴。(区体育局、区文化旅游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委、区科委、区财政局)

  15、确保国家和市级产业政策落地。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国家和本市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合理减轻体育企业税费负担和经营成本。对成功在境内上市或挂牌且注册在徐汇区的中小体育企业,给予适当补贴。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依法依规利用区内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商业用房等存量房产及屋顶、地下室等空间建设改造体育设施。加强对入驻区内中小微体育企业争取信贷扶持的政策辅导和服务,对设立体育企业地区总部、业务总部、技术研究中心等给予相应的产业政策支持。(区体育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委、区规划资源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税务局)

  16、健全工作推进协调机制。健全区体育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区分管领导牵头,区体育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委、区财政局、区文化旅游局等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切实发挥联席会议在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管理、重大体育项目引进、政策资金使用、体育产业规划编制等方面的协调管理职能。建立市区联动、区企联手、区校合作机制,以重点项目为纽带,与市体育局、市文化旅游局等部门,以及上海久事集团、上海体育学院等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区府办、区体育局、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文化旅游局)

  17、健全体育企业服务机制。建立与体育企业常态化联系沟通、跟踪服务机制,强化政策宣传推广,对政府发布的体育产业政策及时向体育企业专业解读,提升政策知晓率。搭建政府、企业互动平台,为体育企业获取产业信息、争取政策扶持,提供发布、申报、培训、评审等公共服务。加强体育产业统计工作,完善体育企业机构名录库,定期发布徐汇区体育产业及体育消费统计数据,促进体育产业统计制度化、规范化。(区体育局、区文化旅游局、区统计局)

  18、建立事业产业联动机制。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良性互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相辅相成,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市民健身休闲消费,扩大公共体育活动配送服务,增加优质健身休闲设施供给,营造城区健身休闲新空间。深化体教融合,发展青少年体育运动;推进体医融合,开展运动干预与慢性病防治,培养市民健康生活方式,打造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塑造体育公共服务和体育产业品牌。(区体育局、区卫生健康委、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总工会)

  经过近5个月的征集评选,2020年徐汇市民体育节口号正式揭晓,“汇运动·AI生活”最终成功入选!这也标志着2020年徐汇市民体育节正式拉开帷幕。

  “汇”字首先取自徐汇的汇,代表着徐汇“汇聚精英,海纳百川”的精神。同时“汇”也代表着徐汇市民体育节汇集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赛事。AI”是“爱”的谐音,寓意热爱生活、热爱运动。同时“AI”也代表人工智能,这也是徐汇重点发展产业之一。“智慧体育”是未来徐汇体育发展的新方向,所以,“AI”既充满着人文关怀,充满着爱的情怀,又代表着硬核的人工智能高科技!

  随着口号的发布,2020年徐汇市民体育节正式拉开帷幕。活动现场,区委、宣传部长吕晓慧、副区长秦丽萍、久事体育副总经理王思远携手从徐汇走出来的六位世界冠军诸韵颖、钱震华、罗帅、肖婷婷、朱建锋、李颖韻同时为徐家汇商圈举行的“点亮徐家汇”城市定向赛进行了云发令。来自徐汇各街道镇,以及以久事体育为代表的体育企业共24支代表队从徐家汇商圈出发,展开了“点亮徐家汇”城市定向赛的比拼。

  近年来,徐汇区持续着眼于满足全区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通过举办“徐汇市民体育节”等品牌赛事活动,形成集聚引领效应,带动全民健身活动贯穿全年,促进广大市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激发城区蓬勃向上的发展活力。即日起,丰富多彩的全民体育赛事和活动将在徐汇区全面铺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