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国际资讯

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演进、特征与路径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2-2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探讨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产生的动因,通过比较归纳世界公认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特征,探究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发展路径,为上海和其他部分城市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在世界范围内,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作为提升城市全球影响力、重塑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再生与转型的重要手段,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在体育城市建设的实践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拟在回溯现代体育与城市互动关系演进的基础上,探讨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产生的动因,通过比较归纳世界公认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特征,探究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发展路径,为上海和其他部分城市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回顾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现代体育的诞生及全球传播的过程本身就是与工业以来世界范围内不断推进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紧密相关的。工业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手工生产的一场科技与产业,这场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与集中。作为工业的发源地,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而几乎就在工业发生的同时,作为现代体育的重要源头,有组织的户外运动也开始诞生于英国,在工业生产和工作之余参与体育运动和观看体育比赛成为城市人口最为流行的新文化休闲形式与生活方式。

  成立于1857年的谢菲尔德俱乐部(Sheffield FC)是国际足联认可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足球俱乐部,诞生在当时著名的世界钢铁之都英国谢菲尔德市。体育俱乐部、足球场、体育中心也像教堂一样成为大多数英国城市的标配,而参与体育运动、观看比赛也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20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大规模的传统工业城市或资源型城市开始普遍经历漫长而痛苦的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许多传统工业城市陷入严重的衰退,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矛盾突出,如何实现城市再生(Regeneration or Renewal)成为这些城市共同面临的艰巨任务。以英国的谢菲尔德为例,这个曾经以钢铁业和重型机械闻名于世的城市,发展巅峰时期钢铁产量占英国的90%,为整个欧洲的一半,是名副其实的“钢铁之都”。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谢菲尔德城市经济开始严重衰退。

  原先提供就业的传统工业区成为的废弃闲置的工业荒地,失业率从原先的小于2%上升到1978年的6%,到1982年夏季进一步上升到15%,到1986年秋季则上升到创纪录的18%。整个城市面临着经济衰退、城市转型与再生的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谢菲尔德选择了一条以体育为引领的城市再生战略,于1987年成功获得了1991年世界大会的主办权,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以世界大会的筹备与举办为契机,引领城市整体再生与转型的城市发展战略,通过大型场馆与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促进投资、创造就业、促进废旧城区改造,重振城市信心,塑造城市形象,最终实现由传统工业城市向现代服务业城市的转型。

  这种将体育上升到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甚至将其作为城市转型升级与再造战略的引领与核心,在发达国家并不鲜见,英国的另外两座典型的传统工业城市格拉斯哥、伯明翰,也因为成功地将大型赛事纳入整体城市发展战略,实现从传统工业向现代服务业的顺利转型,同谢菲尔德一起于1995年被授予英国国家体育城市(National City of Sport)的称号。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在对城市(至少是部分废旧或贫困城区)再生与转型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世界范围城市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城市营销(City marketing or Place marketing)开始大行其道,体育尤其是大型赛事逐渐成为城市营销的战略手段,从而成为促进城市与体育互动发展的又一重要推动力。如同企业品牌一样,城市被认为可以“通过品牌的塑造使其有效地与其他城市区分开来,易于被识别与记忆,并增加目标受众的忠诚度,提高城市的美誉度与吸引力,成为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

  而大型赛事,由于其巨大的媒体放大效应,能够在瞬间吸引全球的关注,使得越来越多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将其视为展示城市综合实力、提升城市品牌与吸引力的有效手段。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2006年德国足球世界杯等都被认为是运用大型体育赛事开展城市营销乃至国家营销,并获得良好效果的典型例子。

  当然,在上述与城市互动的演进过程中,体育之所以能够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青睐并成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甚至是核心组成部分,与体育本身的嬗变是分不开的。源于欧美的现代体育运动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娱乐休闲形式。但在早期阶段,体育仍旧比较局限,仅是一种区域性的活动,即使再精彩的比赛,其影响也往往难以突破体育场馆的物理空间限制。但是媒体技术尤其是全球卫星电视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体育生产与消费的方式,体育与现代传媒的结合直接推动了体育商业化与职业化的发展,体育的经济价值与产业功能日益凸显,包括世界杯、奥运会等在内的国际大型赛事也日益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超大规模的人类聚会与文化狂欢。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城市与体育两者自身的不断演变,体育在城市发展中的功能不断得到拓展与显现,使得体育与城市的互动融合日趋深入和紧密,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也就变成顺理成章的事了。

  要更好认识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特征,首先要确定出世界公认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这就涉及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评价问题,比较通行的一种做法就是由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标准,以及特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的体育发展及其影响力进行评价与排名。目前国际上有一定认可度的、由专业机构定期发布的有关国际体育城市评价的榜单主要有3个:

  分别是英国Sportcal公司发布的全球体育城市影响指数(GSI Cities Indices)、Sport Business公司开展的世界体育城市奖评选(Ultimate Sports Cities Awards)以及BCW (Burson Cohn&Wolfe)传播公司推出的世界体育城市排行榜(Sport City Ranking)。其中,Sport Business公司的世界体育城市奖评选历史最长,始于2006年,每两年评选一次;而其余排行榜均始于2012年,且都是年度评选,而BCW公司系2018年由原博雅公关与凯维公关合并组成的全球最大的公关与传播公司,合并之后继续推出由原博雅公司发布的体育城市排行榜。

  从评价指标内容与方法看,3个榜单差异较大。其中世界体育城市奖评价的核心指标主要围绕赛事的主办展开,但除了赛事举办本身外,具体还包括赛事举办的体育场地、基础设施、政府支持等赛事举办能力与条件等评价内容,由一个专家评选委员会通过投票产生并公布最终的含30个城市的名单结果。

  而Sportcal公司全球体育城市指数评估则以各城市举办的大型赛事为指标,且仅包括需要申办才能获得举办权的一次性单项赛事的世界杯、世锦赛和少部分的综合性大型赛事,如奥运会、青奥会、大运会以及极少数的洲际运动会,如亚运会等。上述两个榜单的评价方法笔者曾经做过详细解释,这里不再赘述,而BCW传播公司的世界体育城市排行榜的评价方法则与之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与改进,目前的评价主要是综合专家在线投票与数字媒体的内容分析结果得出:其中在线投票的专家主要由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负责人、体育媒体代表等组成,而数字媒体则主要包括Twitte、Instagram、Facebook等,专家投票与媒体内容分析各占50%,最终产生一个排名前50的年度世界体育城市排行榜。

  3个国际体育城市排行榜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大相径庭,因此产生的结果不一致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了得出相对较为公认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笔者综合参考了3个榜单的排名,通过对3个榜单最新排名前10位的城市进行综合横向对比(表1),按以下标准确定世界领先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

  首先按入选频率高低选出至少入选两个榜单前10位的城市,再将入选频率相同的城市的排名简单相加,分值越低,则最终排名越高。

  3个榜单前10名均入围的城市有伦敦、巴黎与东京,其中伦敦由于总排名最靠前堪称最受公认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而巴黎与东京则分列第二、第三名。入选其中两个榜单前10名并且排名前两位的城市分别为:纽约与洛杉矶。这样,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世界公认的五座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按照排名高低分别为:伦敦、巴黎、东京、纽约、洛杉矶。笔者曾在2017年用同样的方法确定过世界公认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结果显示,虽然与三年前相比3个榜单的城市排名情况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三者综合的结果却保持了延续性与稳定性,排名前五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除第二与第三名出现对调的微调外,其他则没有任何变化,这似乎进一步确认了通过综合3个榜单获得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也进一步显示了这五座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与认可度。

  通过比较与归纳上述五座领先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特征,可以发现其存在以下共同特点:(1)都是世界公认的全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综合实力强;(2)经常举办或承办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赛事;(3)体育社会化、生活化的特征非常明显;(4)体育产业高度发达,体育消费旺盛;(5)职业体育高度发达,往往都拥有一流的职业体育俱乐部;(6)拥有世界一流的体育设施和国际知名的体育场馆;(7)是众多国际或区域体育组织、知名体育跨国公司的全球或地区总部所在地;(8)具有世界性的体育文化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共同特征中,有些方面是发达国家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也普遍具备的,例如所谓体育社会化与生活化的特征、旺盛的体育消费等。因此,只有将这些特征排除,尤其是将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与它们在全球性城市排行榜中的潜在竞争对手相比较,即在高原上看高峰,才能更好地识别全球体育城市的核心特质。通过对上述世界公认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比较归纳与综合分析,不难看出体现体育全球影响力最为关键的核心特质在于它们都拥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体育赛事的组合体系,在举办国际的重大赛事、职业联赛方面全球领先,是世界著名的“体育赛事之都”。

  首先,它们举办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次性国际重大赛事的数量与频次居于世界前列。在国际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夏季奥运会,而在五座城市中纽约是唯一没有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另外四座城市则不仅主办过奥运会,而且主办过或者即将主办两届甚至三届奥运会,显示出奥运会与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之间有非常高的关联度(表2)。

  其次,在一次性的国际单项赛事方面,这五座城市同样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它们积极主办包括足球、田径、高尔夫、橄榄球等在内的一些受众广泛、商业价值大、媒体关注度高的运动项目的国际最高级别赛事。其中伦敦、巴黎、洛杉矶、纽约都主办过男子足球世界杯半决赛或决赛,而在以一次性赛事为核心评价指标的Sportcal全球体育城市指数排行榜中,伦敦、东京、巴黎近年来也一直居于前列。

  第三,这些城市往往还拥有具备全球影响力的、固定举办的国际品牌赛事。这类赛事往往历史悠久,媒体受众数量众多,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赛事往往还与主办城市相得益彰,赛事品牌也成为主办城市品牌形象的自然延伸。例如,伦敦、巴黎、纽约每年举办的网球公开赛都属于具有百年历史的、体现职业网球最高水平的四大满贯赛事,而伦敦马拉松、纽约马拉松、东京马拉松则是代表世界马拉松巡回赛的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赛事,而巴黎环法自行车赛、洛杉矶橄榄球玫瑰碗赛等同样都是享誉世界的体育盛事。

  第四,职业体育高度发达,大多是国际职业联赛的主办城市,且往往拥有国际知名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其中,伦敦、巴黎是分属代表足球最高水平的欧洲五大联赛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以下简称英超)与法国足球甲级联赛(以下简称法甲)的主办城市,巴黎拥有国际知名的巴黎圣日耳曼足球俱乐部,而伦敦拥有的英超球队占整个英超球队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不乏切尔西、阿森纳这样的世界著名足球俱乐部。北美四大职业联赛也被公认为是代表相应的4个运动项目(棒球、美式橄榄球、篮球、冰球)职业发展水平与竞技水平最高的职业联赛,无独有偶,纽约与洛杉矶不仅是为数不多拥有全部四大联盟球队的城市,而且也是拥有四大联盟球队总数最多的两座城市,其中纽约以8支球队高居榜首,洛杉矶则以7支队伍紧随其后。

  其中纽约洋基棒球队、洛杉矶湖人队等都是在世界范围拥有大量拥趸的国际著名球队。而日本职业体育也较为发达,其棒球联赛与足球J联赛都是亚洲职业体育发展水平较高的联赛,尤其是棒球联赛,堪称美国职棒之外水平最高的世界第二大联赛,而东京则拥有巨人与燕子两支参加日本棒球联赛的球队,特别是东京巨人队,更是以20余次日本总冠军在日本职棒笑傲群雄(表3)。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世界公认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最鲜明的特质在于它们在大型赛事的举办方面遥遥领先,这也为更好理解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形成路径提供了思路。

  首先,持续举办国际的大型体育赛事是一座城市展现其体育发展水平乃至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必由之路与关键所在。国际的大型体育赛事是展现体育魅力的最高舞台,同时也是吸引全球关注的最佳平台。借助全球卫星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传播平台,大型体育赛事已经成为跨越地域与时空的媒体狂欢与全球盛事。在为数不多的国际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中,夏季奥运会无疑是最受瞩目的,这个四年一度堪称参与人数最多、媒体收视最高的最大规模的人类聚会,为主办城市带来无与伦比的全球媒体的曝光机会。

  同时,也由于奥运会的超大规模、超高的举办成本以及高难度的组织筹备,其主办本身成为少数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综合实力强的城市才能享有的“特权”,从而也成为这些城市展示身份与实力的象征。这也很好解释了为什么在上述五大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中,除了纽约外其他城市不仅举办过奥运会,而且还要两次甚至三次举办奥运会。

  当然,尽管奥运会往往能够给主办城市带来较为长久的影响与烙印,但奥运会毕竟四年只有一次,要想持续不断地向全球展现与辐射体育文化的实力与影响力,还需要依靠其他国际体育赛事,包括一次性的世界杯、世锦赛以及国际知名的固定举办的品牌赛事与职业联赛。

  而且运动项目的受众越广泛、赛事级别与商业化程度越高、品牌影响力越大、数量越多,其为主办城市带来的声誉与传播价值也就越明显,从而也越有可能使城市在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竞争中胜出。从前述分析也可以看出,笔者所确定的五大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无论是在一次性赛事的举办上,还是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自有品牌赛事与职业联赛(职业俱乐部)上,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正是这些国际的体育赛事,为它们赢得了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声誉。

  其次,尽管持续举办国际赛事、拥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体育赛事与职业联赛(俱乐部)是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必经之路与关键战略,要成功运用这一战略,成为领先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还需要有相应的支撑条件。第一,必须拥有世界一流的体育场馆设施。

  不管是一次性的国际体育赛事,还是固定举办的自有品牌赛事与职业联赛,都离不开世界一流的体育场馆作为支撑。不难发现,前述世界领先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无不拥有丰富的世界一流的体育场馆设施资源。

  例如伦敦拥有温布利球场、伦敦碗、O2体育馆等世界著名体育设施,巴黎王子公园球场、法兰西体育场同样世界闻名,而纽约拥有洋基体育馆、大都会体育场、麦迪逊广场花园体育馆,洛杉矶有洛杉矶纪念体育场、玫瑰碗球场等,东京则有国立竞技体育场、巨蛋体育场等著名大型体育场馆设施。第二,这些城市还必须拥有浓厚的体育氛围、发达的体育社会组织和广泛的体育人口,以及由此产生的旺盛的体育消费需求。虽然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举办国际体育赛事产生的对外的全球体育文化影响力与辐射力,这些赛事的举办必须同时甚至主要是适应本市居民内生的体育文化需求,否则,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前述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实际看,体育运动也确实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这得益于西方悠久的体育文化传统、深入人心的运动健康理念、发达的体育社会组织和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而体育的社会化与生活化为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大众基础,进而又为竞技体育、职业体育的发展以及大型赛事的举办提供了源源不竭的消费动力。第三,体育产业高度发达,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专业化程度高。从世界各国的实践看,尽管各国政府在大型赛事的举办方面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总体上看,赛事的组织运作,尤其是品牌赛事与职业联赛的运营,主要还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这就需要有发达的体育产业,特别是活跃的市场运营主体,包括发达的赛事运营的专业组织与营销企业,以及发达的体育传媒机构等。在前述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中,纽约是著名的北美四大职业联赛组织总部所在地,同时也是著名体育企业八方环球的总部所在地。

  伦敦是国际网联、田联等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总部所在地,同时也是BBC、Sky(天空体育)这样的世界著名体育媒体机构的总部所在地;巴黎则是国际体育传媒巨头拉加代尔的总部所在地;东京同样拥有众多的国际体育组织、体育企业与传播机构;而洛杉矶是著名的国际体育娱乐与场馆管理集团安舒茨娱乐集团(AEG)的总部所在地。除此之外,这些城市往往还是大学林立的地方,为体育产业的发展与高端赛事运作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所需的人才。

  综合上述分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形成路径可以归纳为:城市本身是否具备全球城市的实力是能否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基础条件,体育的社会化、生活化与产业化是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根本支撑,而持续举办国际体育赛事是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必由之路与关键所在。

  3 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的目标定位、建设基础与存在差距3.1 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目标定位

  如前所述,世界领先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同时也是世界公认的全球城市。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A.T.Kearney)自2008年以来,定期发布全球城市排行榜,从其最新发布的2019年全球城市排行榜看(表4),笔者所确定的五座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与该全球城市排行榜高度重合,全部进入全球城市排行榜前10位。

  不仅如此,排名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前4的城市也恰好全部进入全球城市排行榜的前4名。这表明,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与全球著名城市两者高度耦合,有着很强的正相关性,而且两者可能互为因果,世界级城市为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奠定了经济与社会基础,而发展城市体育、举办有影响力的大型赛事不仅是提升城市品牌、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而且还是直接衡量城市综合实力与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在这种融合发展中,全球城市有着非全球城市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因为城市的规模越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对高端体育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也就越旺盛;同时也会因为其拥有更为发达的基础实施、体育场馆和经济实力来更好支撑和满足这些需求,从而就越有可能发展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

  作为中国的经济与金融中心,上海长期以来致力于建设世界级城市,在2018年发布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了面向2035年与2050年先后基本建成和全面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的远期与远景目标。在此背景下,上海提出将于2050年全面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建设目标,可以说与上海城市总体发展的战略定位与远景目标是相适应的。从全球领先的著名体育城市的经验看,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建设既是全球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与题中之义,也是全球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与有效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建设堪称全球卓越城市建设的标志性事业。

  与全球城市类似,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也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随着体育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的发展而不断变迁。结合前述对世界公认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分析与归纳不难发现,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不仅其体育发展水平与综合实力位居世界前列,更为重要的是对其他城市体育的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与辐射的作用。从本质上看,体育是一个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一座城市是否能够成为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不仅要看自身体育发展的水平与实力,还要看对世界体育发展的影响力与贡献度。

  基于此,本文将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界定为那些位于世界城市网络等级体系的顶端,市民体育素养、健康水平以及城市体育综合实力世界领先,并对全球体育文化与生态产生重要影响与辐射作用的节点城市。这些城市既是全球优质体育资源的集聚与扩散中心、全球高端体育产品与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基地,也是全球体育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枢纽。

  作为中国的经济与金融中心,上海也是国内较早将体育上升到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城市。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之后,上海的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与长足的进步,各项指标在全国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为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首先,上海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具备成为世界级城市的潜力,为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济社会长期保持了快速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影响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已经在亚洲排名第二,仅次于东京。另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化程度与国际影响力、科技创新水平与文化软实力等各项指标也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并且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公认的世界级城市不断缩小差距。

  在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2019年全球城市排行榜中,上海名列第19位。2016年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首次提出要“提升上海全球城市功能”。《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指出:“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35年将上海基本建设成卓越的全球城市”。这些表明,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的目标定位,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全球卓越城市的建设和综合实力的增强,将为上海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提供强大支撑。

  其次,上海市政府对于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的目标明确、任务清晰、保障有力。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目标定位是在多年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符合上海市情与目标,是之前建设亚洲一流体育中心城市目标的政策延续。早在2002年,上海市委就出台了《关于加快上海体育事业发展的决定》(沪委[2002]14号),明确提出了要将上海建成“亚洲一流体育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此后,上海一以贯之地制定与实施了一系列的围绕举办大型赛事、提升竞技体育、促进全民健身和发展体育产业的政策与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5年,上海首次明确提出要在2025年基本实现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建设目标,而在2020年10月17日市政府制定的《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中不仅再次确认了2025年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目标,而且明确提出要在2050年全面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进一步显示了上海市政府对于体育事业的重视和通过体育城市的建设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战略决心,并为此提供强大的公共资源与政策的支持与保障。

  第三,近年来,上海体育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体育消费日趋活跃,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体育城市的后发优势明显。尽管上海体育产业规模总体仍然偏小,但是发展势头良好,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统计显示,2018年上海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556.90亿元,同比增长18.42%,体育产业发展明显快于上海GDP的增长速度,尤其作为体育产业核心的体育服务业,占上海体育产业增加值的87.3%,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相当。

  第四,上海大型体育赛事体系日趋完善,体育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初步具备了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现实基础。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努力,目前上海大型体育赛事的数量与级别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赛事布局也日趋合理。以2019年为例,上海举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163场,其中国际性比赛87场,全国性比赛76场。其中F1中国大奖赛、上海ATP1000网球大师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世界高尔夫锦标赛-汇丰冠军赛、世界克大师赛上海站、环崇明岛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上海环球马术冠军赛等品牌赛事已成为重要的城市名片,赛事引领作用和国际影响力均得到显著提升。

  从前述三大体育城市排行榜的排名情况看,上海目前上榜的只有Sportcal全球体育城市排行榜,2019年位列该排行榜的第37位,而在同一榜单中,国内还有多个城市排在上海前面,其中排名最高的是位列第8位的北京(表5)。同时,北京也是唯一一个出现在另外两个榜单上的中国城市(表6)。

  如果按照前述综合3个排行榜的估算,北京基于最新排行榜的综合排名应该能够进入世界前15强,无疑是中国城市在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排名最靠前的城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北京在全球城市中的排名大体相当(如2019科尔尼全球城市排行榜北京名列第9位)。

  而反观上海,考虑到Sport Business世界体育城市排行榜与BCW体育城市排行榜本身分别只列出世界前30强与前50强的城市,再综合Sportcal全球体育城市排行榜,意味着上海排名总体上看尚未进入世界前40强,既无法与世界公认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相提并论,与北京也有比较明显的差距。

  不仅如此,与上海在各大全球城市排行榜中频频进入前20位(如2019科尔尼全球城市排行榜上海名列第19位)相比,上海在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版图中的排名也显得较为逊色,从侧面反映上海目前的体育城市建设一定程度上是滞后于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的,体育的全球影响力与上海的综合实力不相适应。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上海目前在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中的排名仍然比较靠后,与上海自身在全球城市中的位置也不相适应,对标世界公认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将有助于上海寻找差距与短板,更好地明确努力的方向。通过对照,上海至少在以下方面还存在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首先,举办赛事的级别、影响力与知名度都有待进一步提升。上海到目前为止,既没有举办过奥运会这样的全球综合性赛事,也缺乏像网球大满贯、马拉松大满贯、环法自行车赛这样具有全球影响力或知名度的固定赛事。

  其次,职业体育尚不发达。与世界公认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往往拥有数量众多且令各国球迷耳熟能详的职业俱乐部相比,上海不仅职业俱乐部数量偏少,而且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或知名度的职业体育俱乐部,球迷文化有待进一步培育。

  第三,大众体育基础设施仍旧比较缺乏,居民体育参与有待提高,体育生活化有待进一步推进。从体育设施看,上海不仅人均拥有的体育设施数量远低于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而且在游泳池、足球场、网球场、室内体育馆等重要体育设施上差距更大,人均游泳池的数量不到伦敦的一半,只有日本的八分之一,而伦敦人均拥有体育馆、网球场和足球场的数量则分别是上海的17倍、5倍和26倍。

  第四,体育消费供给侧矛盾比较突出,居民的体育消费热情有待进一步释放,体育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仍然不高,服务业占体育产业的比重较低。以英格兰为例,其2011年的体育增加值3 720亿人民币,占GDP的2.6%;体育消费支出占国民总消费支出的2.8%,人均消费支出5 129元,且体育服务类消费占到70%以上。

  而上海2018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当年全市GDP比重仅为1.7%。与此同时,上海人均体育消费金额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只有英国的六分之一。而且消费结构也非常不合理,80%都是用于服装鞋帽等实物型消费,而真正用于体育参与和体育观赏等服务型消费的支出比例非常低,与西方发达国家形成较大反差。

  第五,大型体育场馆设施明显不足。大型体育场馆设施是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和吸纳职业俱乐部入驻的物质载体,与世界公认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相比,上海在这方面的差距也非常明显,例如,到目前为止上海仍旧没有一座符合举办男足世界杯决赛标准的专业足球场。

  第六,在世界范围体育资源配置的能力有待加强。世界公认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往往也是众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或职业体育联盟等国际体育组织以及体育跨国公司的总部所在地,而目前上海还没有成为任何国际体育组织的总部所在地,体育跨国公司总部的数量也屈指可数。

  第七,国际体育文化传播影响力不够。世界公认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往往拥有享誉世界的体育传媒、知名体育文化景观以及著名的体育相关高等教育与科研机构。相比之下,上海目前还缺乏有影响力的体育传媒、世界一流的体育高校与科研机构。

  除此之外,通过与北京的比照分析不难发现,北京之所以能够在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建设中异军突起,领跑全国,最主要可能还是得益于北京不仅成功举办2008夏季奥运会,还将成为全球首个同时举办过夏季与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奥运主办城市本身的影响力,以及通过奥运会的举办为北京留下的鸟巢、水立方等著名体育地标与奥运遗产,都极大地提升了北京在全球体育城市网络中的地位与影响力,充分显示出奥运会这类超大体育赛事的全球影响力及其对主办城市的助推作用。

  首先,要不断建设和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促进全民健身与体育生活化,厚植体育基础。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和享受体育,既是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目标的内在价值追求,也是实现目标的基础与条件。只有让体育回归本原,不断扩大体育的群众基础,才能够为城市体育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因此要紧紧围绕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体育社团组织的建设以及体育活动的举办等基础性工作,不断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积极补齐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并通过体育的社会化与市场化等手段,满足百姓多层次与多样化的需求,让体育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其次,大力深化体育体制改革,着力推进体育的市场化与社会化,打造辐射全球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西方发达城市的体育发展,得益于其完备的市场体系和广泛的基层社会体育组织网络体系。

  总体上看,我国目前优质的体育资源仍然掌握在政府手里,管办不分、政社不分、政企不分的体制弊端仍然比较明显,遏制了市场和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与活力。应该加大改革力度,使市场在体育发展的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政府在有效履行宏观管理、政策引导、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职能的同时,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推进市体育总会、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实现管办分离,积极培育体育社会组织。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通过大力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不断完善市场机制,积极培育多元市场主体,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全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合力推动城市体育的发展。

  第三,要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带动与引领作用,重点围绕国际体育赛事体系的构建,打造世界一流的体育赛事之都。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和体育最具活力的表现形式,体育赛事具有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特点。从世界公认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实践看,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往往相得益彰、良性互动。大型体育赛事不仅是衡量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甚至是世界级城市本身的重要指标,也是提升城市国际体育影响力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

  一是要通过建立科学的体育赛事战略规划、评估与决策机制,做好赛事的顶层设计与总体布局工作,在充分考虑城市的规模、功能定位、文化传统、市民需求和季节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赛事组合或赛事群(Event Portfolio),构建多层次的体育赛事体系。二是要加大培育和引进高端品牌赛事的力度。注重引培结合,既要引进品质高、市场前景好的成熟国际品牌赛事,也要结合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等创立、培育具有城市本地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自有品牌赛事。三是要申办市民喜爱、影响力大、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国际单项体育赛事或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条件成熟的时候,适时单独或联合其他城市申办奥运会或足球世界杯,并为此提前做好城市空间、土地规划、基础设施以及大型场馆建设等方面的战略布局与准备。四是探索和构建科学高效的体育赛事多元投入机制与运营模式,不断提升办赛效益,扩大赛事的影响。在不断提高赛事运作的市场化程度与专业化水平的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大型赛事一般都具有准公品的属性和潜在外部效应,实践当中政府往往会动用公共财政进行各种形式的补贴与支持。但是赛事的许多外部效应一般并不会随着赛事的举办而自动显现,而市场主体与赛事承办机构则更多关注经济效益或赛事运作的技术环节,这就需要政府主动作为,积极联合与协调各利益相关主体通过制定与实施有效的赛事遗产开发战略,才能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溢出价值”,提升办赛效益。

  第四,大力发展职业体育,扶持和打造品牌俱乐部。一流的职业体育和拥有品牌职业体育俱乐部,是城市体育与体育产业发展成熟的标志,几乎成为世界级城市的标配,同时也是提升城市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要大力推动足球、篮球等群众基础好的运动项目的职业化发展和职业俱乐部建设,探索上海市级职业、半职业联赛体系与机制,扶持和打造一定数量的具有品牌影响力的职业俱乐部。

  第五,大力促进体育消费,打造国际知名的体育消费中心。旺盛的体育消费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重要支撑。要通过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品质化、专业化与个性化的体育产品与服务。通过不断提升消费环境与优化消费场景,充分激发体育消费热情,释放消费潜力。

  第六,大力加强体育文化建设与传播,不断提升海派体育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城市文化是城市品牌的核心要素,反映出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与品格,而体育文化则是现代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重要标志。要通过深入挖掘和提炼海派体育文化的内涵,培育和打造体育文化精品,不断夯实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文化根基,让海派体育文化立起来、强起来,还要通过加强体育对外交流与国际传播,不断提升上海体育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免责声明:【生态体育】图文来自于网络,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生态体育及时删除。

  体育小镇园区综合体规划场馆景区运营管理智慧化提升 全域旅游景观文创设计研学拓展基地产业融合体育文旅赛事活动策划组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