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国际资讯

趣读古画:赏《北齐校书图》 品"画圣"画马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1-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画作简介

《北齐校书图》,母本系北齐杨子华时代的佳作,杨子华是一位北方画家,他在北齐任职直阁将军,又任员外散骑常侍,供奉于武帝左右。杨子华所得官职尽为闲差,方能潜心磨画,另外他作为散骑常侍,常与马相处,所以画出的马颇有形韵。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便感叹他“尝画马于壁,夜听蹄啮长鸣,如索水草”。杨子华在中国画马史上,也是足能与韩幹、赵孟頫并论的,有“画圣”之称。可惜我们只能从《北齐校书图》这一仅存画卷里管窥杨子华笔下中国马之风韵了。

我们说回《北齐校书图》,该图是文宣帝天宝年间[550年-559年],樊逊等12人奉高洋之旨刊定五经诸史的情景。当时北齐高氏政权是汉化了的鲜卑人,他们对整理古籍、汲取汉文化相当重视。让笔者不经联想到《文姬归汉图》中文姬当时也是受命于曹操,从西域回到中原修葺《后汉书》,两幅画同样是马背上承载的故事。

《文姬归汉图》 明 仇英

一、室外备马连结室内校刊

通览全卷,共绘19人,校刊者为5人,余皆男、女侍从。我们看画面做了简化处理,我们看不到背景,甚至室内和室外已经没有空间上的区隔了,左边是室外备马,右边是室内文儒们经史校刊,这样处理更加突出了校刊的人物情景。

二、如何观察画中马的情绪

我们看画的左边两匹马旁边各站一位圉夫,前方还有一位手执马鞭,身着红衣,头扎方巾的侍从拱手禀报等候。(像明清代以前如此细致地把马鞭画出来的画作是很少见的)

我们看此时马已经佩戴好了马鞍、泥障、水勒、胸带、红璎等装备,那我们怎么观察当时马儿的情绪呢?我们看两匹马的后蹄有一只是提起来的,然后我们观察那匹下颚系着红璎的马儿脑袋是斜着的,似是在摇头晃脑,说明当时两匹马儿心情是有点焦躁的。

那马儿心情为什么焦躁呢?我们再往右看,原来是主人校刊废寝忘食,迟迟不出来,我们看坐在榻沿的主人老儒正由书童帮着穿靴,欲离席而去,鼓琴者伸手挽留,而老儒推搡不从,连果盘都被推倒了,所以也难怪马儿在屋外等得着急跺脚呢。

三、板凳和马的前世今生

我们看还有一位校刊的文儒坐的小交杌[wù],俗称马扎,就是古代所谓的胡床,这本是游牧民族用具,因为它的轻便性,所以能随身携带,平常骑马可能就绑在马鞍的绦带上了。交杌也一直被沿用到了现在,便利着大众的生活。习俗上坐交椅的人物身份地位一般不会太高,那从图中看来,此位坐交杌到校书者看来地位是不及其他几位文儒的。

凳子的由来也是和马有关,以前上马或上马车都会配有矮小的上马凳,后来上马凳慢慢演变成了日常生活坐的板凳。现在我们看天星室内场地训练场,也是会配上马的上马凳的,所以当我们坐在板凳上时,想想原来凳子和马也有这么深的联系,也是有趣啊。

四、北齐时尚妆容

初看全卷,我们是很容易发现这幅画中人物的妆容很是特别,再现了北齐人物平眉细目、丰颐厚唇的造型,用白粉敷染出当时女性的时尚面妆,额头发际也有和京剧女子极相似的弧形“贴片”,头顶还扎着一双小髻,这是北齐独特的髻式,连男士也会扎,很是可爱。

京剧 胡文阁先生

《北齐校书图》里的画面细节能看出很多马文化的影子是美的也是有趣的,而历来对杨子华的评价里,以初唐阎立本最为贴切:“自像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逾,其唯子华乎?”

本文为紫蔚文化与搜狐马术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