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Vol2|国际新闻报道·解释性报道英文案例解读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2-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Hello everyone!欢迎收听重外诵读。通过上一期的中文案例讲解,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式解释性报道中,“解释”通常是,那么比起“述评式”的中式解释性报道,西式解释性报道又是怎样一个形式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分析这篇关于珠峰大拥堵事件的一个英文案例。

  没有雪崩,也没有狂风,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殒命珠峰?在珠峰事故出现后,各国媒体对此事件表示密切关注,《纽约时报》也立即对此事件展开报道和解释。通过对攀登者和专业人员的采访,记者在了解到造成此事故的原因后,对读者作出解释: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探险公司接收未经训练的登山者,而尼泊尔政府也对登山的收入来者不拒,发放的登山许可证超出了珠穆朗玛峰的安全承载力,最终酿出悲剧。在这个事件的背后,暴露着尼泊尔政府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篇标准的西式解释性报道,这篇文章采用的是典型的“华尔街日报体”组织结构。首先从一个具体的事例(亚利桑那州的医生Ed Dohring的登山经历)入手,来一个人性化的开头:

  这几段讲述的就是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Ed Dohring医生的毕生梦想就是登上珠穆朗玛的最高峰,但当他几天前登顶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登山者们为了而互相推搡,即使是在峰顶平坦的部分也挤满了人,为了登上那里,他不得不在一个有几千英尺高的寒冷的岩石山脊上排队等待数小时,甚至不得不绕过一个刚刚死去的女人的尸体。

  他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的一个酒店房间里休息时,通过电话说:“太可怕了,那里简直就像个动物园。”而文章的标题“‘It Was Like a Zoo’: Death on an Unruly, Overcrowded Everest”就源于此。标题生动形象的展现所发生的新闻事实,将当时的珠峰比喻成拥挤的动物园,在一定程度上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注意。

  在优秀写作特征中和原则中有一条,“使用读者可以想象画面的词语”,而本案例的标题无疑就符合这一点。读者可能没有去过珠峰,也没有遇到那时的场景,但大多数人是去过动物园的,这个标题的使用有效的帮助读者理解当时情景。

  文章组织结构的第二部分,逐步递进,自然地过渡到新闻的主体部分(大珠峰拥挤事件),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眼前:

  这次珠峰拥挤事件死亡人数众多,但至少有10人死亡是可以避免的。经验丰富的登山者和行业领袖指出,问题不是雪崩、暴风雪或大风,而是登山者太多,尤其是没有经验的登山者太多。

  记者站在公众的视角,以为公众还原事件,解释事故原因为出发点,对这次的登山者和业内人士进行采访。也是以公众的立场,报道登山者对尼泊尔政府的不满、骗局的揭露及各种投诉,这在原文中有多处体现。

  这是资深登山者、保险公司和新闻机构对登山骗局的揭露, 导游,直升机公司和医院通过撤离具有轻微高原反应迹象的徒步旅行者从保险公司获得数百万美元。

  这是采访导游Lukas Furtenbach时,他表达的对尼泊尔政府的不满。他说:“尼泊尔政府存在很多问题,他们是能捞多少捞多少。” 由于尼泊尔一侧过度拥堵以及缺乏经验的登山者数量激增,他把自己带队的登山者转移到了珠峰的中国一侧。

  几十年前,攀登珠峰者大都是经验丰富、愿投入大量资金的登山运动员,但是近些年许多登山机构唯利是图、背弃职业道德,将登山门槛降低,导致了登山乱象的频发。

  在记者在采访中,多名被采访者都曾面临生存和道德的冲突,记者让大家直视这个残忍的人性话题,于是他采访了两个站在对立面思考的登山者。

  黎巴嫩登山运动员Deryan女士谈到了她在这个矛盾中的心路历程。而18岁登山者Rizza Alee也说出了他的看法和感受。

  这里又回归到开头的人物Ed Dohring,描写Ed Dohring死后逃生的经历和感触,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而文章结尾通过一个细致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化展示,体现了Ed Dohring医生在一场灾难中幸存的微妙心理。西方新闻记者习惯于通过寻找与事件相关的细节,让新闻充满人情味,从而引起受众的共鸣。

  纵观本章英文解释性报道案例,我们很难看到作者主观性的意见,基本上都是通过材料的介绍或是当事人、目击者、权威人士的话语给读者呈现,虽然没有作者的主观意见,但是却能引发读者思考。这就是西式解释性报告的风格特点,基本上都是在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即通过新闻事实、背景材料的运用给读者呈现一种真实可信的画面。

  本教材将新闻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结合起来,重视新闻写作基本原理与英语语言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丰富的英文原版新闻作品内容作为语言训练的素材,增强语言训练的多样性、真实性,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同时通过对语言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新闻作品内容和作者意图的理解;书中大量采用中西方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网、《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的鲜活案例,围绕国内报道、国际报道、突发性新闻报道、调查性报道、专题报道、新闻特稿、解释性报道、新闻时评、专栏评论和文艺批评10大新闻类型展开,作品题材涉及、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社会等诸多领域,其中不乏经典的、获奖的优秀新闻报道与评论作品;适合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中文类专业、英语专业学生,新闻从业人员,以及爱好新闻与英语的读者阅读和使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