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文体新闻

融媒体时代记者发现力的养成路径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1-2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全媒体时代信息洪流滚滚而来,如果记者缺乏新闻的发现力,就会被海量的信息漩涡淹没。那么,在媒体融合走向纵深的当下,如何有效增强记者“吹沙见金”的新闻发现力?

  “脚底板下出新闻”。县级媒体的天然优势就是贴近基层。虽然新媒体的兴起重构了传播生态,颠覆了传统的信息发布、传播和接收机制,对主流媒体造成极大冲击,但就新闻生产而言,“走基层”永远是专业媒体的记者发现新闻的重要路径。

  记者缺乏发现力,是因为离现场还不够近。新闻的源头活水永远在基层。记者不去亲身感受基层生活的火热,不去亲手触博时代跳动的脉博,就会对社会变化与群众需求缺乏敏感,也就难以写出好新闻。去年,笔者到当地乡镇一个村采访,发现村里家宴中心有一份红色的文明菜单,菜单上有每桌的限价,背面是文明家宴公约。记者意识到,这是农村践行习总强调“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的具体落点,是一个鲜活的小切口主题报道题材。以此为“灵感”,记者策划了一组在平湖全市各地寻找节约文明用餐、反对铺张浪费、使用公勺公筷的身边人身边事活动,继而花大力气深入基层一线的农家餐桌、企业餐桌、单位餐桌等寻找“节约”宝典,推出了《文明菜单 “盛”而不剩》《碗碟底下的“粮”芯》《老味道里的新“光”景》等10篇“我的‘粮’心”系列报道。这组来自县级党报的系列报道获得了浙江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奖三等奖。

  新闻离泥土越近,越有生命力。平湖市传媒中心在媒体融合进程中,持续将深化“走转改”作为操练记者队伍、提升记者新闻发现力、提高新闻宣传质量的重要抓手,不断创新载体,让记者到基层一线练眼力,先后策划实施了“记者夜宿农家看变化”“民情大走访、记者在一线”“蹲点看亮点·记者一线行”等活动,让记者在一线抓取活鱼、深入调研看变化成为常态。

  在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当下,善于发现抓取新闻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要求记者练就“新闻眼”“新闻鼻”,能在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生活中发现有报道价值的内容。一只普通的小广播能有多大新闻价值?那就要看记者的“嗅觉”。

  前年秋天,记者去平湖一家外资企业采访转型发展的典型事例,在车间采访时,听到响起普通话并不标准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课宣讲,记者循声望去,原来车间里安装着一只广播。广播虽小,音量很大,成为车间的“主流声音”。

  习总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只小小的广播,讲述的不正是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到基层的生动故事?意识到这既是党的创新理论接地气传播的形式创新,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有效载体,记者临时改变采访计划,走进企业的小小广播室。原来,这家外资企业有着浓厚的“红色元素”,始终坚持以党建促发展,已经持续11年每天在企业广播播送“空中党校”理论知识,小广播发挥大作用,通过“空中党校”推动党建发展、传递员工关爱、助力企业转型。根据这一“意外收获”,记者采写了通讯稿《一只小广播 车间讲党课》,获得浙江新闻奖三等奖。

  互联网时代,虽然记者获取新闻的渠道更加广泛、更加便捷,但如果缺乏“嗅觉”,新闻的发现无疑如大海捞针。身处全媒体时代,渠道可以改变,平台可以拓展,形式可以创新,但对记者养成新闻“嗅觉”的要求始终如一。只有不断增强新闻敏感性,看得见、看得准、看得深,才能精准策划,精深表达,精确阐释,把党的声音和老百姓的心声更好地结合起来,真正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职责与使命。

  发现和捕捉新闻,不仅要“嗅”得见,还要“挖”得深。这就要求记者善于思考,在思考中锤炼新闻的洞察力。

  就此,浙江日报的新闻专栏《深读》给了我们借鉴和启发。“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天下文章,唯深耐读”,是浙江日报《深读》的精髓。在媒体融合中,我们坚持内容为王,学习浙江日报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把提升新闻品质的着力点聚焦在深“挖”上。这也对记者的新闻发现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平湖市传媒中心从策划入手,以“高精深”的产品导向,倒逼记者提高站位,练就看事件更准、更深的能力,培养记者拥有深远、通透的新闻眼光,能由点及面、由表及里、以小见大,挖掘新闻背后蕴含的深层次意义和价值。

  2017年,《嘉兴日报·平湖版》推出了“深1度”栏目,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选择百姓关注的主题,聚焦经济社会热点,关注基层创新实践,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递进式报道,以整版报道回应社会关注、受众关切。比如在“五水共治”战役中,平湖市地处杭嘉湖地区下游,地表水水源污染严重,全市境内所有河道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因此平湖也成为浙江省剿灭劣五类水的“重灾区”。记者深入河道现场、污染源头等进行调研,及时策划推出深度报道《决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全景式展示平湖劣五类水的形成、治理、出路,配以记者札记、群众点评等小模块,深得受众喜爱,形成了“深度”磁场。

  这几年,《嘉兴日报·平湖版》每年推出50多篇“深1度”报道,很好地锻炼了记者的深度思考能力。在不断深“挖”的过程中,记者学会了从现象看本质,新闻发现力实现了从观察到洞察的跨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