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体育科技

美团外卖这种骚操作,被网友骂惨了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2-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最近,一名网友“教父”在美团点外卖时,遇到了非常奇怪的现象。

本来他想点个驴肉火烧外卖犒劳下自己,结果发现开通会员后,配送费突然就变成了6元,在开会员之前,配送费不超过3元。

这配送费直接翻了个倍就离谱。

一开始“教父”以为只是因为正值外卖高峰时期,运力紧张导致的临时调价,就跟晚上点外卖配送费会贵些一个道理。

结果40分钟过期了,“教父”刷新再看,发现还是铁打不动的6块钱配送费。

因为这事儿实在不合逻辑,“教父”就换了台手机,用没有开团美团会员的小号找到同一家店。

诡异的事情来了,小号显示的配送费只需要2块钱,把小雷都看得心肌梗塞了。

于是“教父”去找人工客服讨说法,在跟客服对线10分钟后,他发现自己的会员账号配送费又变成了4块钱。

虽然不知道客服那边搞了啥操作,但配送费依然比小号贵。

客服知道自己回答不上来,就申请了一张10元红包补发给“教父”,并电话联系他。

这里上演了一波踢皮球大戏,第一个客服表示会向主管反应,主管客服致电过来,解释非常含糊,并表示会向上级反应...

为了查个清楚,“神父”还去逛了附近其他商家,基本确认情况如出一辙,会员的配送费用比非会员高出1-5块钱。

也就是说,会员的专属红包都赔在配送费里了?

得亏小雷还傻傻地认为开了15块会员换6个5元红包很赚。

对于会员和非会员区别对待,找老顾客“杀熟”这件被全网关注的事儿,美团做出的回应是:

是定位缓存问题导致配送费预估不准,在实际下单时,会按照真实配送地址准确计算。

这个解释实在牵强,在自己点过无数外卖的体验中,显示的配送费是多少,付款就是多少。

至少从自己使用上,从来没有遇到过定位缓存的问题。

根据小雷自己常年在互联网冲浪的经验,可以告诉大伙,“杀熟”是真实存在的。

“教父”可能自己都没发现,除了配送费上的差异,还有满减活动优惠力度的差异。

同一家店,“教父”的会员账号满减力度是30减2。

而换成小号后,满减优惠变成了30减3,难道这也是定位缓存的问题吗?

如果真的是定位缓存问题,那就是按地域区分而做的“杀熟”行为,这事比大数据“杀熟”严重多了。

如果不是定位缓存问题,那美团的回应就是自己打自己脸,毫无可信度。

另外小雷再举个比较日常的例子。

大家有没有发现,美团偶尔会搞个5块钱会员活动,一般会在点外卖付款的界面出现。

5块钱开会员,换6个5元红包,血赚!

但是,这种5元会员的情况,一般只出现在那些比较久没有用美团的用户身上。

比如小雷一段时间不用美团,偶尔上去美团发现有5元会员活动,连忙告诉朋友:美团5元送会员啦!

结果小雷朋友打开美团发现啥也没有,把小雷骂了一顿。

这就是大数据“杀熟”的另一方面表现,在互联网中,用户画像都是千人千面的。

大数据会根据用户的习惯展现不同的内容,以小雷的两个美团账号为例。

即使是同一个地址的两个账号,选择根据距离排列商家,每个美团账号的优先展现顺序都不一样。

因为小雷的大号平时买一点点比较多,所以美团优先把一点点排在第一。

而小号这边,美团并没有掌握小号的详细数据,无法建立完整的用户画像,只能按照距离从近到远正常排列。

不过有一说一,大数据“杀熟”事件并不只存在于美团。

如果小伙伴们有关注互联网事件,会发现近年来,各种互联网领域“杀熟”的事儿还真不少。

比如网约打车被“杀熟”,同一个地点,不同的价格...

电商购物也有“杀熟”,并且情况可能会更严重,毕竟电商平台的推荐页是根据用户兴趣展示的。

每个人的推荐页不一样,要对比起来就很困难。

互联网的大数据“杀熟”,本质上还是掌握了用户足够数据,建立用户画像后精准割韭菜的行为。

“新来新猪肉”,为了吸引新用户,平台给到的优惠力度肯定会更大,这时候就会出现老用户不如狗的“杀熟”行为。

小雷作为一名普通网友嘛,能给出的建议也不多,最简单有效的措施就是尽量不把个人信息透露给App。

没有足够的信息,App就很难了解你的兴趣和使用习惯。

比如一些App用不到的权限就不要给,小雷知道有不少小伙伴是“无脑”允许App获取权限的,这个习惯要改改啦。

另外咧,逛电商平台的时候,不要长时间逛同一类型的商品,多换换口味看,让大数据难以抓取你的兴趣。

最后小雷只希望,拥有先进技术和算法的互联网公司,能把咱们用户当回事,

自己的隐私被收集还被用作割韭菜,谁心里都不会好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