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足球资讯  欧冠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解读③丨王小广:党带领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7-3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新征程上,要适应社会基本矛盾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的要求,全心全意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走共同富裕之路。

王小广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这是新时代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通俗且最有力的宣誓和承诺。在新征程上,要适应社会基本矛盾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的要求,全心全意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走共同富裕之路。

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十四五”规划建议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中要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则强调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这表明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后,不仅要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而且要在推进共同富裕上迈出更大、更实质性步伐。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畏艰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归根结底就是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解决温饱问题、实现全面小康是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第一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通过精准扶贫,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新时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文化和体制机制基础。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民生保障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努力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新时代新阶段的重要使命担当。人民是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一种高境界的发展思想,也是一种最先进的执政理念,是党长期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在新时代的升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等人民群体十分关切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共同富裕是指在高质量发展下人人都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体现的是新发展理念的高要求。在新发展阶段,努力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与水平。从思路与具体举措来讲,要精准务实,实现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的统一,即从精准实施发展战略与政策、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安全等三方面,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保障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

第一,精准实施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各种重大战略,切实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为公平、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发展,全面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要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协调发展道路,继续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富裕。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进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发展条件,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要精准有效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继续缩小东中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各地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保护区三大空间格局。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进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全面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执行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普及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全面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二,加强顶层设计和目标导向,完善促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共同富裕既是一种高质量发展的结果,更是一种独特的制度安排。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深化关键领域的改革,建立既充满市场活力,又体现公平共享原则的收入分配制度和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等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这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体制条件。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完善一、二、三次分配制度,形成制度合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形成高效公平的社会分配体系。一次分配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政策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深化二次分配改革,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重点是优化税制结构,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积极发挥三次分配的作用,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组织。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制度,从体制机制层面,促进城乡协调、区域协同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加快培育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机制等,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及各种区域发展板块间协调发展。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制度,强化多污染物协调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完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第三,着力补齐补足民生短板,构建保障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基本民生保障网,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确保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安全稳定。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就业质量,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促进新型就业形态健康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保障国家体系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

全国碳市场建设仍任重道远

“七一”重要讲话解读②丨李海青:百年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遵循

“七一”重要讲话解读①丨五个维度深刻理解“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谷 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对学生会长的忠告3 http://www.xinzhiliao.com/rq/ertong/13648.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鹿宪洲,夜色贵族欧洲贴图区,荣耀10青春版,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