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综合体育  体育赛事

苏联卫星坠落找中国讨要,钱学森手心上一算,就知道掉到了美国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2-2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957年10月4号,苏联发射了全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序章。

  然而由于当时技术尚未成熟,发射上去的卫星并没有安装太阳能电池。于是1958年1月,斯普特尼克1号短暂的寿命走向了中介,从太空中坠落。为了回收这个卫星的残骸,苏联科学家经过反复计算和推测,最终认为这个卫星最终会掉落在中国的东北地区。所以迅速和我国联系,希望能寻找到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的残骸。

  

  因为当时的中国最见多识广的人就是钱学森,所以中国有关部门紧急将寻找卫星残骸的任务传达给了他。毕竟只有他才知道卫星和卫星残骸到底长什么样子。

  接到这个任务之后,钱学森自己也是非常挠头。没办法,苏联那些二把刀的专家,只算出来了一个卫星坠落的大致方向,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线索。东北那么大,而且当时还处于冬季,总不能让东北的士兵们顶风冒雪大冬天出门进行拉网式搜索吧。

  说来也巧,就在钱学森一筹莫展的时候,沈阳那边传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有一名夜间值班的战士,发现有一个火球坠落,他们怀疑这个火球就是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

  

  钱学森接到消息后立刻动身前往东北。一开始钱学森还奇怪,如果在沈阳能看到“火球”坠落,那么在北京也应该可以看到才对,为什么其他地方都没有发现呢?不过纳闷归纳闷,但是好不容易有了一条线索,那可要好好抓紧了才行。

  一小时后,钱学森刚到了沈阳就赶紧询问关于“火球”的问题。听沈阳军方的描述,他们好像是已经确定了残骸就落在了东北一样。钱学森也很激动。如果是真的,那自然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好事儿。如果是误判,再拉完搜索也不迟

  于是钱学森顾不得吃饭,直接就找上了那个看到了火球的战士,让他详细描述火球的情况。包括火球的大小,速度,掉落的方向以及弧度等。

  

  随着那名战士开始回忆,钱学森也掏出了随身携大的钢笔,在手心画了一个坐标系,紧接着又花了几根抛物线。然后就开始了紧张的运算工程。一直到笔记写满了他的掌心还不够。他又在手背上写了好记的数学符号和物理学公式。

  在经过了三分多钟的紧张计算之后,钱学森就把笔收了起来,告诉所有人,如果这个火球真的是卫星残骸,那么应该是落在沈阳西北两千公里之外的地方,也就是说根本不在东北,更不在中国境内,这个卫星很有可能就落在美国的阿拉斯加。说罢,当天下午他就返回了北京。

  果不其然,第二天一大早,苏联方面就传来了消息,说斯普特尼克1号的残骸,在美国阿拉斯加的一处雪山中被找到了。

  所有人对钱学森佩服得五体投地,根据别人的描述,在通过一番计算就能找到卫星残骸,简直比那些苏联专家厉害多了。

  

  由此可见,钱学森之所以能在火箭科学和空气动力学上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和他扎实的数学功底是密不可分的。正因为钱学森在学习的时候刻苦努力,才能拥有今天的成就。

  而能支持他刻苦学习的最大动力,来自于自身的爱好。只有真心爱着他们所学的科目,才能得到如此巨大的成就。

  所以从民国开始,中国的教育家就非常推崇这种教育方式,其中贯彻得最彻底的,是中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刘薰宇。

  相对于传统学习的死记硬背。他更倾向于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这种教育方式启发了无数理科大牛。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杨振宁,中科大校长,数学家谷超豪等数学大牛的都非常推崇他的教学方式,他们在授课的时候经常会改编一下刘薰宇在讲课中提到的例子。

  后来刘薰宇将自己一生的教育理念凝结成册,写了一本著名的启蒙教育书籍流传于世。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数学三书》

  这是一套非常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启蒙类书籍。书中将枯燥无味的数学原理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让孩子们读的时候爱不释手,看得津津有味,从而彻底喜欢上数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