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体资讯  体育科技

光正集团扭亏方式难持续 跨界眼科挑战重重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02-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20年1月31日,光正集团(002524.SZ)发布了2019年业绩预告。数据显示,2019年光正集团全年预计盈利7200万元至1.08亿元,而上年为亏损7482万元,如果能够兑现,公司盈利将创上市以来新高。

  然而,光正集团2019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为1.21亿元,高于全年业绩预告的上限,说明上市公司2019年四季度出现亏损。

  扭亏方式难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光正集团此次扭亏主要得益于以下两点:公司于2018年6月完成收购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新视界眼科医院”)51%股权,2019年度将新视界眼科全年净利润纳入合并范围,与上年同期相比,合并范围有所增加;公司于2019年8月处置子公司光正燃气有限公司51%股权,产生8798万元投资收益。

  而且,2019年1-9月,光正集团资产减值损失为-112万元,而2018年度公司计提固定资产、商誉的资产减值损失8221万元,资产减值损失的减少也是公司扭亏为盈的重要原因。

  由此来看,光正集团扭亏不是原有业务正常经营所得,而是源于收购并表、变卖资产、减少计提等非持续性收益,这样的扭亏质量较低,而且难以持续。

  收购标的面临挑战

  在2018年和2019年业绩中,光正集团最大的亮点是对于新视界眼科医院的收购。

  2020年1月6日,光正集团再次发布公告称,拟通过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新视界实业持有的新视界眼科49%的股权,交易金额为7.41亿元。

  此次交易采用的是收益法评估,根据中联评估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以2019年7月31日为基准日,新视界眼科母公司口径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为1.38亿元,100%股权的评估值为14.75亿元,增值13.37亿元,增值率为969.90%。

  早在2018年5月,光正集团就以现金收购新视界眼科51%的股权,由此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经过近一年的发展,新视界眼科发展良好,随后,公司启动了对于新视界另外49%股权的收购。2018年,公司收购新视界医院51%股权的价格为6亿元,而此次收购49%的股权,代价已提高至7.41亿元。

  新视界眼科成立于2011年12月26日,主要经营眼科医院,近几年新视界眼科的发展很好。

  草案显示,2017-2018年及2019年1-7月,新视界眼科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5亿元、9.22亿元、4.6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625万元、1.16亿元、5276万元。如果从市盈率的角度来看,公司此次收购的估值并不高,不到13倍,而同行业上市公司爱尔眼科(300015.SZ)的市盈率高达90倍左右。

  自成立以来,新视界眼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据2015年、2016年、2017年中国防盲治盲网统计数据,上海新视界中兴眼科医院(标的公司全资子公司)全年白内障复明手术连续三年名列第一。

  在技术水平上,新视界眼科也有着不错的历史积累。2009年7月,新视界集团启动“百岁老人复明工程”,已为超过百名百岁老人成功实施了白内障手术。2012年,公司曾创下109岁白内障手术最高年龄纪录。2010年,新视界眼科被评为“全国医疗质量信得过十佳优秀单位”,这些成绩的背后充分说明了公司的实力。

  从新视界眼科本身来看,估值不算贵,而且质量很好。目前,新视界眼科已在上海、呼和浩特、南昌、郑州、青岛、成都、重庆、无锡等9个中心城市开设12家专业眼科医院。

  但令人不解的是,光正集团在收购新视界眼科一年后的2019年6月20日,参股注册成立北京光正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出资1400万元,占股28%,似乎要进行多品牌的发展。

  在大好局面下,光正集团并没有对新视界眼科进行扩张的计划,反而出资成立另外一家眼科医院,在竞争激烈的眼科医院领域风险巨大。

  而且,此次收购中的业绩承诺也非常保守,交易对方承诺标的公司2019年、2020年实现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32亿元、1.52亿元,2020年的增速只有15.15%,这似乎也从侧面印证了光正集团并不打算对新视界眼科进行快速扩张。

  在眼科领域,竞争对手众多,其中最具竞争力的是民营医院爱尔眼科,截至2018年年底,爱尔眼科已在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建立220余家专业眼科医院,覆盖全国医保人口超过70%,年门诊量超过650万人,手术量超过56万例。目前的爱尔眼科不仅仅扩张迅猛,还在全球范围内收购顶尖的眼科医院,已经稳坐中国眼科医院第一的位置。

  不仅如此,国内还有德视佳、希玛眼科等外资眼科医院,它们来自于不同的国家,正在试图占领高端市场。

  除了私营医院,眼科医院领域还有公立医院,典型的代表是复旦眼科和华厦眼科。复旦眼科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专医院,是国家卫生计生委所属唯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眼耳鼻喉专科医院,医院现年门诊量近180万人次,年手术量9万人次,辐射全国各地。

  华厦眼科医院集团是眼科专业医疗集团,截至2017年5月已在全国开设医疗机构超过50家,集团年门诊量逾300万人次,年手术量超20万人次。

  在医院数量、门诊量和手术量上,这些竞争对手大部分都要比新视界眼科更出众,这会对新视界眼科未来的盈利能力形成很大冲击。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即使全力发展新视界眼科医院,光正集团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何况公司又参与成立光正眼科,资源分散化之后的结果更难以想象。

  在管理经验上,光正集团更是缺乏。2018年以前,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的是钢结构、天然气、供暖等行业,对于眼科医院的经营并没有经验,此次收购眼科医院对于目前的管理层是一次重大考验。

  集团多元化业务频频亏损

  2010年12月,光正集团顺利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在上市初期,公司主营业务为钢结构,之后进军天然气运输领域,再到后来又向大健康领域延伸。

  2018年,光正集团的收入为11.75亿元,其中钢结构行业收入为3.17亿元,占比26.95%;天然气行业收入3.9亿元,占比33.2%;供热行业收入为1829万元,占比1.56%;大健康行业收入4.5亿元,占比38.3%。

  从收入结构来看,光正集团已成为一家多元化公司。但长期以来,公司的经营业绩并不理想。

  2013-2018年,光正集团的收入分别为5.05亿元、6.26亿元、5.55亿元、4.99亿元、5.54亿元、11.7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842万元、-9913万元、-1900万元、-4584万元、-4330万元、-7949万元,连续六年为负。

  多年来,除了2018年收购的新视界眼科医院盈利以外,光正集团经营的主要业务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多元化的战略似乎并没有停止的迹象。公司在2018年年报中称,“一年来,集团深刻解读健康中国战略,积极运用资本的力量,全面推进公司转型升级。钢结构业务努力向智能装配式建筑方向发展,传统业务进一步收缩。能源业务完成区域整合,缩短管理战线。由智能制造为基础,能源为中心,大健康为目标的战略发展模式,正式迈入聚力眼科医疗业务,加快整合辅助产业的发展战略”。

  这似乎意味着上市公司未来将继续多元化同步发展,势必会影响新视界眼科医院的发展速度,让本来在医院数量、门诊量和手术量等关键指标方面都没有优势的新视界眼科面临更大的竞争风险。

  对于文中所述问题,《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已经向上市公司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公司未给予任何回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